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PPP模式遭遇“成长的烦恼”

2015-09-02 09:14来源:法治周末作者:王映关键词:PPPPPP项目水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民资面临多重考验

观察已落地的PPP项目不难发现,在PPP模式中社会资本“P”的角色时常由央企和国企扮演。

“在我们接触到的项目中,民营资本参与很少。”崔丽君说,民营资本多参与在水务、污水处理等较成熟的项目中,但对新生的项目,更多的还是部分上市民企和基金公司较为活跃。

当然,投资额度大、投资周期长、项目风险高也是PPP模式自身的特性。

崔丽君指出,成功的PPP项目要求参与方有能力承担这三大特性所要求的相应能力:“巨额的投资需要相应的融资渠道、融资工具和融资能力来完成;较长的投资周期意味着融资结构和利率期限要与之相匹配;项目除了财务风险、运营管理风险以外,从长期来看,政治和法律风险的管理才是PPP项目的核心和精髓。”

这其中,“融资”是民营资本难以参与其中的最大“魔咒”。大额度、长周期都对社会资本的再融资能力提出了要求。然而,在我国如今的金融体制下,民营资本直接融资通道狭窄,间接融资成本过高。民资参与率的低下成为了必然。

不过,有志参与其中的企业已经开始努力向新模式转型。

“我们也看到,目前已经有很多有远见的基建企业开始了对于PPP政策的学习、框架的评估、企业自身投融资平台的搭建和各种能力建设,当然这都需要时间和资源的投入。”陈燕华告诉记者。

同时,政府也正在努力化解社会资本对政治和法律风险的担忧。

在徐孟洲看来,充足的财政保障是保证政府履约、避免法律风险的基础:“国务院办公厅的42号文将PPP项目的支出纳入了财政预算,地方政府将通过预算形式来保证PPP项目的完成。”

此外,陈燕华指出:“去年新预算法的修订推动长期有效、更有前瞻性的积极财政管理理念的建立,对PPP模式的发展也带来重大政策支持。”

中小企业创新逆袭

创新,是中小企业在PPP市场博取生存空间的唯一方式。

“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游戏规则,并以此对待PPP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几乎没有什么生存空间,但是PPP市场还有一个重要的竞争维度,那就是创新。”崔丽君指出。

关于政府对参与PPP项目的社会资本考察因素,金永祥认为主要集中在三个基本方面:一是社会资本的信用状况(信用记录、违约、违法记录);二是财务实力,是否有充足的资金来完成项目,项目资金是否有稳定的保障;三是技术和管理能力,因为涉及到公共服务,所以必须要保障足够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而在这些方面中,技术是中小企业的突破口。

崔丽君认为,PPP市场的创新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金融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在金融创新和管理创新上,虽然中小企业很难参与,但大量的优质民营上市或非上市企业可以参与;而对于技术创新,中小型乃至创业型企业在PPP市场上可以大有所为。

新加坡政府的尝试在这一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案例可供借鉴。崔丽君向记者详细解释了新加坡政府公私共同创新合作(Public-Private Co-Innovation Partnership)的平台运作方式。

在城市运营管理中,政府存在众多技术上的挑战和需求,然而这种需求很难通过政府部门自身的创新来快速有效地得到满足。新加坡政府为了向政府部门提供市政建设等技术性解决方案,而建立了公私共同创新合作平台。

在该平台上,政府和社会中小技术创新型企业按一定的程序合作孵化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并对成功案例进一步商业化推广和运作。中小型企业由此获得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而且这种实际应用案例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遇。政府则通过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好的公共服务。

“从新加坡的案例可以看到,PPP在本质上是一种互惠互利、双赢的关系。”崔丽君认为,民营资本有理由也更期待我国政府能够创造这样的政策空间,并提供配套财政扶持政策,让更多的中小型创新企业在PPP市场中实现逆袭。

原标题:PPP模式遭遇“成长的烦恼”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