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评论正文

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环境应急工作纪实

2015-09-11 18:57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郭文生 童克难关键词:监测数据应急监测废水处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各地迅速支援勇士迎难而上

监测数据可以做到这种程度,全国各地来支援我们的监测同行们功不可没。”孙韧坦言。

8月16日,李克强总理亲临事故现场,视察并看望了现场环境监测人员,并指示“要增强环境监测力量,24小时不间断进行监测,及时发布权威准确信息”。

“大气监测要准确、及时。人不够,就调动全国的监测人员过来支援天津。”8月16日,陈吉宁部长来到天津滨海新区。为落实李克强总理的指示精神,增强一线环境应急监测力量,他亲自部署,调集各地环保监测力量赶赴现场。

8月16日,作为全国监测系统第一支抵达天津支援应急监测的地方监测队伍,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一批11名同志在站长谢剑锋的带领下顺利抵达指定位置。

8月18日、23日、31日,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分别抽调廊坊市、承德市、保定市环境监测站22名技术骨干投入应急监测。

面对领导的表扬和天津的感谢,谢剑锋总说出那一句让人感动的话:“我们是一家人!”谢剑锋的话,说出了全国环保系统工作人员的心声。

“下午5点40分,安全抵达天津。微信上好多朋友发来问候,谢谢关心。”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刘伟在“天津监测日记”中写道,“天下监测是一家,支援天津义不容辞!”

山东省济南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叶新强带领的3车10人支援队伍在8月19日到达现场,在他看来,能早一分钟到达现场,就能早一分钟开始支援:“中午接到通知,衣服也没换,穿着实验服就赶紧过来了!”

河南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申剑向记者介绍,“从8月18号早上4点30分进入现场一直到现在,我们没有一个人提出要返回。”在和记者交流的过程中,队员们手中操作的仪器始终没有放下,“抽调来的同志一句怨言也没有,只想着能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截至9月8日,来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河北、北京、江苏、辽宁、山东、河南、内蒙古、山西共9支监测队伍的229人参与了此次应急监测,共携带监测设备131台(套)、应急车36辆。截至9月9日,仍有70余名外地支援应急监测人员继续奋斗在天津滨海新区爆炸现场及周边地区。

勇士迎难而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环保人与天津市环境监测人员一起不分昼夜,本着对环境质量高度负责的科研态度,对事故区域周边大气、土壤、地表水、海水、地下水、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及排放情况等进行了24小时不间断监测,在及时准确发布监测数据、防止发生环境次生污染、主动应对社会关切、稳定民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学合理处置严防污染扩散

在加紧周边环境监测的同时,对于事故区风险防控和污染处置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一定要对事故废水严防死守,对核心区内外水体、管道等上下管网连接、封堵情况,再次严密排查,坚决防范事故废水流出。”陈吉宁对事故中的含氰废水的处置提出了明确要求。

“8-12”事故发生后,陈吉宁部长前后5天来到现场指挥研究应急工作。翟青副部长从8月13日凌晨来天津后,连续十几天坐镇事故现场,讨论磋商应急措施。

针对事故产生大量含氰污水,环保部门制定了“前堵、后封、中间处理、不达标不排放”的应急处置方案。

事故发生后,天津市环保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立即关闭了爆炸事故附近的4处入海口,防止污水入海。之后,陆续封堵雨、污排水管道12处、地表水沟渠3处,防止含氰污水扩散,全面封闭天津港所有雨污收水口,防止降雨造成雨水井污水溢出。

8月15日,事故核心区周围紧急构筑了80~100厘米高围堰,防止事故核心区污水外溢。

对于不同区域、不同浓度的含氰废水,环保部门制定了不同的专业化处置方案。

原标题: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环境应急工作纪实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监测数据查看更多>应急监测查看更多>废水处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