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评论正文

裸露多年 “旱腰带”生态如何恢复?

2015-09-16 09:24来源:陕西传媒网作者:张权伟 李涛关键词:矿山生态恢复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治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记者在调研采访中发现,一直以来,矿权市场准入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偏低,不管是企业或者个人都可以申请石灰石开采,而对矿权申请人本身的资质条件例如投资额度、企业从业方向、业绩和申办企业规模等条件要求不高,再加上资源开发成本较低,渐渐导致了“小、散、乱”的局面在渭北石灰石矿区普遍存在。

石灰岩矿山基本停产,各地整合状况各不相同

为了对沿山采石进行有效整治,最大限度减少环境破坏,今年年初,省政府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开山采石专项整治切实加强采石场管理的通知》,其中规定:“新建采石矿山生产规模不得低于10万吨/年,年产10万吨以下采石场要逐步关停。到2020年,关中地区每个县保留1—3家、陕北每个县3—5家、陕南每个县5—7家采石企业。”三秦环保世纪行调研组在走访中发现,目前“旱腰带”地区,除了一些大型水泥企业的配套采矿点继续生产外,其他采石企业基本都处于停产阶段,各地市的整合状况各不相同。

咸阳市早在2010年,就率先在“旱腰带”地区开始了首轮石灰岩资源整合整顿工作,彻底关闭了年开采10万吨以下的小型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山。截至2014年底,采石矿山数量下降了65%。咸阳市还早于省政府,2014年就印发了《咸阳市中部“旱腰带”地区开山采石专项整治和环境治理恢复方案的通知》。

“省上的这次开山采石专项整治前,咸阳中部6县共有采石矿山及整合区59个,省政府要求2020年底前,每县只能保留1到3个采石企业,这意味着渭南市取缔和关闭矿山的任务将非常艰巨。”咸阳市国土局副局长梁彭飞介绍道,“上一轮整合整治工作还未彻底完成,新一轮整合整治又开始,接下来的矿山整合矛盾将愈加突出。”

根据咸阳市政府的规定,在整治期间,各采石矿山一律停产停建,无论手续证照是否完善。礼泉县天和石料有限责任公司在2011年整合后,生产规模由原来的每年10万吨,提升至了20万吨。整合后的公司在环保设施等方面都加大了投入,矿山开采方式也由原来事故频发、破坏严重的“掏采”变为了规范的“台阶式”开采。“我们这几年环保等各方面的投入都增大了,但因为持续的整合整治,这几年企业实际生产的时间并不多。”天和石料负责人骆总旗如是说。

蒲城县大西采石加工有限公司在2014年的整合中投资9000多万元,将采石规模扩大至每年400万吨,该公司总经理赵铁军向记者介绍,他们从今年7月3日就停产了,到现在已经有两个多月了。“我这儿现在不生产,每天光银行利息就要还三四万元,政府整合资源、规范开采是好事,我们都欢迎,但时间千万不敢太长了。”赵铁军苦笑着说。

生态欠账多,废弃矿山恢复治理难

泾阳县沿山石灰岩资源丰富,储量占咸阳市一半以上,主要有水泥用灰岩和建筑石料用灰岩等。该县石灰石开采已有20多年历史,采石企业最多时达143家,多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低,生态破坏严重。长年累月的无序开采,让该县五台山和嵯峨山等地带伤痕累累,惨不忍睹。

去年以来,泾阳县先后制定了《北部矿山整治整合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生态恢复规划。在该县口镇吊村的无主废弃矿山恢复试点记者看到,约1万平方米的矿山削坡已投入近千万治理资金,但成效并不明显。泾阳县副县长张勇告诉记者,泾阳县采石企业鼎盛时期每年为地方财政贡献总额约500万元左右,按开采10年计算,也就5000万元左右。“旱腰带”在泾阳全县延绵34公里左右,如要将所有废弃矿山和无主矿山全部恢复治理,所需资金大概在20个亿左右。三秦环保世纪行调研组在采访中发现,矿山生态恢复治理资金需求量大、县级财政难以承受,几乎是所有“旱腰带”区域地方政府面临的共同难题。

除了资金问题,“旱腰带”地区气候少雨多旱,树草成活率较低,再加上目前尚无成熟有效、可借鉴的恢复治理方法,都让“旱腰带”的生态恢复之路异常艰难。

矿山治理恢复保证金缴存难

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预防和治理矿山地质灾害,陕西省在2013年出台了《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采矿权人在矿证有效期内,根据资源开采量每年缴存一定的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以确保采矿权人对矿山进行恢复治理。

三秦环保世纪行调研组在“旱腰带”地区的采访中发现,这一地区的矿山治理恢复保证金缴存效果并不理想。从2013年至今,80%以上的采石企业都无法按时按额交存保证金。省国土资源厅的一份报表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全省石灰岩开采矿山应缴存9477万元,已交存金额仅为562万元,未交存达8915万元。

业内人士介绍,陕西省的保证金制度其实从2003年就开始研究制定了,一直到2013年才得以最终出台,而这10年正好是采石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时至今日,市场不景气,采石企业效益下降,部分企业的生产生存都成问题,难以按时按额交存保证金。而一些有能力交存的大型企业也不主动,甚至互相观望。“政策出来要一视同仁,邻县的海螺(水泥厂)都没有交,我们为什么要交?”采访中,冀东海德堡泾阳水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跃红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讲道。

除了保证金缴存难外,“旱腰带”地区已交存保证金的采石企业也还存在“怠治理、不治理”等问题。“规定中虽然要求企业要边开采,边治理,但实际操作中,监管权责不清,好多企业就觉得,反正我也交过保证金了,先干着,恢复治理的事能拖就拖,最后开采完大不了保证金不要了。”蒲城县国土局矿产办副主任任恒平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打算让已交存保证金的采石企业每年制定年度矿山恢复治理方案,并遵照执行,如果到了年底发现企业未履行方案,政府将会组织专业力量代为恢复治理,费用从企业已交保证金中扣除。

“旱腰带”生态恢复之路任重道远。专家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针对该区域应提高准入门槛,严格采矿区审批,科学划定禁采区、限采区,制定完善与矿山环境治理相配套的管理办法和技术要求。同时,边整合、边治理,边开采、边治理,严格执法,做到源头防治。

原标题:裸露多年,“旱腰带”生态如何恢复?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矿山生态恢复查看更多>生态环境查看更多>生态环境治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