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实现绿色经济转型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认为,要实现主要环境要素不退化,2015年~2020年期间,我国绿色融资需求为30万亿元。但是,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正在实施的绿色信贷等措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绿色金融改革与促进绿色转型中外方课题组第三次联席会议日前举行,课题组中方联席组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在会上介绍了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加强部门协同和信息沟通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陈雨露表示,绿色金融制度是实现国家绿色转型的制度基石。“我们应当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努力构建一个更为完整、高效的绿色金融体系。同时,要充分调动公共财政与社会资本的活力,通过机制搭建,提供激励绿色投资、抑制污染性投资的资本动力。”
绿色融资巨额需求哪里来?
包括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修复等五大领域,既涉及主要环境要素,也涉及自然资源供给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绿色金融团队的核算,如果要实现主要环境要素不退化,2015年~2020年期间,中国绿色融资需求为30万亿元;2015年~2030年的绿色融资需求高达123万亿元。
据陈雨露介绍,这一资金需求的核算涵盖可持续能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修复、工业污染治理、能源与资源节约五大领域,涉及14个子类,既涉及主要环境要素(如水、土、气的污染治理和修复),也涉及自然资源供给(如城镇给排水和发展可持续能源)。但是,核算没有包括生态系统保护、气候变化适应、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等领域。课题组根据不同的发展情景,计算了2015年~2020年及2015年~2030年两个时间段的资金需求。
显然,如此巨额的资金需求仅靠财政资金无法满足,必须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源进入。近年来,有关部门在绿色信贷、碳交易、披露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课题组研究认为,这些努力与建立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距离尚远,各方面工作还呈碎片化状态,尚未建立起一个系统性的政策框架,没有形成政策合力,也缺乏与经济发展政策的协同。
陈雨露认为,在新常态下,我国急需一个系统的绿色金融体系。“有效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和市场体系可以使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创造新的增长点,加速经济结构的绿色转型。”
但是,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多部门的协调合作是关键。为此,课题组建议在中央层面成立绿色金融改革领导小组,并在相关部委设立绿色金融指导推动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密切协作配合。
陈雨露说,当前的中国需要在两条投资道路中做出选择:要么继续现在的模式,短期看来似乎成本更低;要么走一条“更加绿色”的发展道路,长期能够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
“充分考虑各种经济和社会因素,绿色经济的投资成本会更低。国际经验证明,走绿色发展道路产生的增量成本,能够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治理污染的投资来得到平衡,甚至获得更多收益。”陈雨露说。
信息不对称如何打通?
金融行业不擅长评估环境风险,要将环境需求转变为金融语言
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的绿色信贷余额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9%左右,占整个银行资产的6%左右,远远不能满足绿色融资需求。但是,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绿色投资的主要来源仍将是绿色信贷,这与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有关。
“所以,银行信贷如何认知和顺应绿色金融需求是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十三五’期间应该从建立健全绿色银行体系、加大财政贴息对绿色信贷的杠杆作用、明确银行的环境法律责任等方面来推动绿色信贷的发展。”陈雨露说。
因此,课题组建议,将贷款人的法律责任写入有关金融法规,明确借贷者等投资人要对投资项目产生的负面危害承担一定的责任。
陈雨露说:“建议修改《商业银行法》,明确商业银行对所投资项目环境影响的法定审查、监督义务,从承担责任的情形、归责原则、责任方式、责任限度等方面构建商业银行的环境法律责任。”这样,可以促使借贷者认识到投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风险,进而调整投资组合、增加绿色投资。
一直以来,信息不对称是我国绿色信贷工作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银行不了解相关环保信息,环保部门也不懂金融问题。
正如国合会委员、世界资源研究所主席兼CEO安德鲁˙斯蒂尔所言,金融行业专业人士最不擅长评估的风险就
是环境风险,现在很多环境标准要求已经提高,需要帮助金融行业更好地评估环境风险。“要改变金融系统人员的思维模式,需要开展大量培训工作,让金融界人士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同时,他们善于开发一系列金融工具,如PPP、绿色债券等,可以提高资金投入绿色金融的可能性。”
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课题组建议在环保部门设立绿色金融开发机构。研究认为,环保部门的倡议、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能够将潜在环保需求转化为现实的绿色金融需求,但金融机构因为专业限制往往不能及时发现这些需求。
“环保部门设立绿色金融开发机构后,既懂金融又懂环保的绿色金融专家能够最快速地接收到环保政策标准等方面的变动信息,并将其转化为金融语言推向市场,让金融和投资机构能够更快地了解,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进入绿色投资领域。”陈雨露告诉记者。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4年10月25日,晋景新能控股有限公司(“晋景新能集团”)与华润晋扬科技有限公司、香港再生资源总商会在深圳签署《投资合作意向协议》,共同推动国家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的持续发展以及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落地实施。晋景新能集团行政总裁詹志豪、华润晋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赟齐、香港再生资源总商
8月15日,全国生态日当天,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环境服务专题媒体通气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国际燃气联盟主席李雅兰出席活动并致辞,首都会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一炜介绍了环境服务专题的筹备进展。国际绿色经济协会执行会长邓继海讲解了将于服贸会期间举办的绿
第14届国际天气气候水/地球观测/绿色经济展览会暨论坛旻生展览-商务考察团邀请函展会时间:2024年10月29-31日展会地点:俄罗斯圣彼得堡博览会论坛会展中心展会周期:两年一届中国组展:旻生展览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区独家合作伙伴)考察团报名截止日期:2024年9月15日01展会介绍俄罗斯第14届国际天
2024年3月27日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江苏省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深入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发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作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样本。江苏省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
《浙江省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已于2024年3月29日经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2024年3月29日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江苏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对《江苏省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现将《江苏省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草案)》在江苏人大网上公布,公开征求意见。江苏省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草案)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发布《上海市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条例(草案)》分总则、治理体制、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创新发展、江南水乡文化、公共服务、法治保障和附则共九章七十二条。上海市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
浙江省人大就《浙江省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草案共9章72条,包括总则、治理体制、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创新发展、江南水乡文化、公共服务、法治保障以及附则。浙江省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
中国银行日前在阿联酋纳斯达克迪拜交易所举行其全球首批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债券上市摇铃仪式。本次上市的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债券规模合计等值7.7亿美元,将用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合格绿色项目。该绿色债券由迪拜和卢森堡两家境外分行同步发行,期限均为3年。出席仪式的中国银行副行长张小东表
2023年10月16日-20日,2023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3)在北京如约召开。作为全球风电行业年度最大的盛会之一,这场由百余名演讲嘉宾和数千名国内外参会代表共同参与的风能盛会,再次登陆北京,聚焦中国能源革命的未来。本届大会以“构筑全球稳定供应链共建能源转型新未来”为主题,将历时四天
9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台胞参与福建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会公益等各项事业发展。鼓励闽台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推动在闽台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打造海峡两岸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关于开展绿色金融和ESG管理职业培训的通知各企事业单位:为满足全国碳市场发展对绿色金融和ESG管理相关人才的需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联合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拟开展绿色金融和ESG管理职业培训项目。一、培训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12月27日发布关于征集上海市碳普惠专家委员会第二批专家人选的通知,专家委员会面向上海市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及有关单位进行征集。征集方向包括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能源、交通、建筑、工业、自然生态、环境治理、监测计量、绿色金融、碳足迹等与碳普惠工
湖北省人民政府12月13日发布湖北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行动方案(鄂政办发〔2024〕50号),围绕建设全球碳交易注册登记中心、全国碳市场中心、全国碳金融中心“三个中心”目标,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力争到2027年底,初步建成以碳金融为特点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工业企业碳账户体系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绿色低碳转型工作要求,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绿色金融国际枢纽建设,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中共上海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于10月29日印发《上海市绿色项目库管理试行办法》,详情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等部门制定了《关于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首都绿色低碳发展的意见》,已经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北京市委金融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关于做好绿色金
最近,针对绿色低碳产业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和碳资产持有企业特点,盐城供电公司协同国网数科公司推出绿色电费金融业务,以更低的贴现利率引导企业参与使用,并实现“电费融资+支付销账”全流程线上化操作。据测算,若盐城全市电力交易用电企业参与绿色电费金融业务,预计可降低全市电力交易用电企业年度
10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从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19项重点举措,旨在通过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意见明确,要按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要求,围绕美丽中国先行
9月10日,民生银行湖北咸宁支行举行了乔迁开业暨咸宁首家“碳中和支行”授牌仪式。该家“碳中和支行”的成立,得到了湖北碳交中心的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光大证券债务融资总部副总经理鲁菲,湖北碳交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何昌福,湖北同惠投资咸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民生银行武汉分行领导出席了授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不断丰富和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全面提升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水平。《实施方案》明确,通过健全绿色金融服务机制,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引导各类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发展领域集聚,努力实现全省绿色贷款
四川省委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等10部门联合制定发布《四川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4—2026)》。《方案》提出,到2026年,基本建成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地方实际的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服务体系,全省绿色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比例持续提升,绿色信贷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为了实
福州市人民政府7月9日印发《关于创新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投融资机制推进美丽福州建设的若干措施》,在项目生成、项目融资、项目实施、推进机制等四个方面给予15项措施支持。详情如下:关于创新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投融资机制推进美丽福州建设的若干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生态环境治理项
9月10日,民生银行湖北咸宁支行举行了乔迁开业暨咸宁首家“碳中和支行”授牌仪式。该家“碳中和支行”的成立,得到了湖北碳交中心的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光大证券债务融资总部副总经理鲁菲,湖北碳交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何昌福,湖北同惠投资咸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民生银行武汉分行领导出席了授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不断丰富和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全面提升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水平。《实施方案》明确,通过健全绿色金融服务机制,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引导各类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发展领域集聚,努力实现全省绿色贷款
四川省委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等10部门联合制定发布《四川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4—2026)》。《方案》提出,到2026年,基本建成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地方实际的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服务体系,全省绿色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比例持续提升,绿色信贷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为了实
近日,福建省多部门发布关于福建省金融支持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力争“十四五”期间,全省绿色贷款年均增速不低于25%,全省绿色上市公司数量稳步提升;初步建成集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资源和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等环境权益于一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交易机制,基本建立转型金融标
12月13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黑龙江省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发挥普惠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作用,进一步加大绿色信贷投入,为小微企业、农业企业、农户技术升级改造和污染治理等生产经营方式的绿色转型提供更加高效的信贷服务。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机构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
北极星碳管家获悉,11月27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部门发布关于实施金融赋能四川新型工业化主引擎“融雪行动”的意见,其中提到,发展绿色金融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升级。发展“绿色供应链金融”,引导金融资源聚力支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扩大绿色信贷、能效信贷,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支持清洁
近日,记者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攀枝花监管分局获悉,该分局督促指导我市银行机构优化绿色低碳产业金融服务,推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截至10月末,全市发放绿色信贷余额187.6亿元,同比增长7.7%,超七成贷款投向资源循环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等制造业企业,积极助力我市建设省级绿色
可持续金融的投资逻辑已经悄悄完成了一次转身。就在上周,国内又有一笔“碳中和”挂钩贷款落地河北,由交通银行发放给华能(雄安)城市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贷款利率与企业二氧化碳中和量等关键绩效指标直接挂钩。大概是从去年开始,这类与可持续发展指标挂钩的融资项目,在国内各大省市有如雨后春笋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9月5日,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政府印发《宿迁市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若干政策措施》,文件提出,重点支持光伏产业。工商业企业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所发电量计入企业节能量,在年度节能目标考核中予以扣减,并在认定“绿色工厂”时给予支持。鼓励金融机构设计多元化金融产品,加大对
近年来,如何实现以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正加速成为企业的必答题。“但企业也被眼前的压力所困。”近日,在南方周末主办的第二届ESG发展论坛上,南方周末CSR研究中心主任孙孝文直指企业开展ESG工作遇到的困境。据其介绍,ESG及其投资着眼于长期价值。但是目前,很多企业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6月14日,北京银保监局官网发布了关于协同推动绿色金融助力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主要目标,通过京津冀三地监管部门和银行保险机构的通力协作,到“十四五”末,京津冀银行保险机构基本建成与“双碳”目标相匹配的治理机制、组织结构、内控制度、业务体系,绿色金融服务能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