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评论正文

【评论】“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展望

2015-11-06 10:07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李志青关键词: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环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相信,在即将展开的新一轮发展中,绿色发展无疑将成为发展的新态势,并成为“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基调。就此,着眼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将迎来它的新常态。这个新常态就是,通过执行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不仅可以满足公众对环境质量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相对高标准的环境保护更是实现“双中高”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引擎。

首先,“十三五”有信心和底气重视环保。

其原因在于,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对环保的忽视,已经在环保(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出现了很大的缺口。也就是说,抛开非经济的因素,就环保作为一个经济部门的发展而言,已经陷入较大失衡,而这样的失衡还在往外延伸,波及到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譬如环境资源定价扭曲造成配置效率低下等。这意味着,纠正环保部门的定价,创造环保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都会在实际上不仅改善环境质量本身,而且还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增长。当然,这样的影响并不全部体现为一种需求的刺激上,而是与以往的政府性公共投资不同,还体现为整体效率的提高。这显然是全社会乐见其成的。

因此,“十三五”期间,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在于,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又改善经济增长的效率,正是在此意义上,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了一种非典型凯恩斯主义的作用,就此发挥环保的非环境功能就必将提上议事日程。当然,这其实也正是开启新阶段发展功能环保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其次,新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全民战役,环保工作将进入全民环保的大环保阶段。

遵循以可持续性为核心的自然规律在于,一是经济增长不能突破生态环境承载力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否则将步入发展的困境;二是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既是生产力、竞争力的源泉,又是民生的保障和基础;三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有其内在的系统性要求,更有实现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

为此,我们有必要在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5个领域进行深化改革,清除障碍。

如果说,之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属于局部战役、部门工作,那么在“十三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将是各项工作的重要统领之一。其他工作要服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投入到环保中来,要确立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民统一战线和绿色化的体制机制。

第三,新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要跳出环保推环保。

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固然要遵循其自身的自然规律,但要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就必须同时遵循其他规律。譬如体现为经济规律的平衡性和体现为社会规律的包容性,让这两大规律及其指导下的发展来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在总量基础上,遵循经济规律,意味着充分改善资源环境的配置效率,充分改善自然资源环境的配置效率。不等同于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资源环境,而是要最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环境,其实质就是最大程度地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就此而言,遵循包括经济周期、市场经济、价格机制、公共产品等在内的一切经济规律,正是从源头解决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的问题,从根上釜底抽薪地助力于生态文明建设。

延伸阅读:

细数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的32条干货

“十三五”绿色产业每年至少需2万亿投资

原标题:“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展望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环境质量查看更多>生态文明建设查看更多>十三五环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