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场地修复评论正文

我国地下水修复技术到底处在什么阶段?(一)

2015-11-09 09:00来源:中国环境修复网作者:周俊关键词:地下水修复修复领域土壤地下水修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技术研发方面

这方面基本处于实验室阶段,这从科技论文、科研项目成果中也可以看出。有少部分进入了中试阶段,但完全投入工程应用的鲜见于报端。这也容易理解:我们的发展阶段和修复理念决定了现阶段广泛开展工程实践的条件还不成熟。

四、非技术因素

一些非技术因素会制约技术的引入、应用。

最主要的是理念,基于土地价值与土地开发目标的需求催生修复项目,作为该领域的项目主要来源无可厚非,但过度强调快速处理有违该领域的初衷,也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功利心会将有序的结构打乱,可能会把这个行业拉入野蛮生长、恶性竞争的死胡同。

其次是政策,我们的国情决定了经济发展是市场行为,但又不完全是,受政策的影响较大。在土十条千呼万唤未出来的情况下,我们的法、规、策、例均没有跟上。以《水污染防治法》为例,不给土壤、地下水任何纳污容量会导致治理的社会成本普遍上升,有碍于“水十条”的落实。

再次就是市场机制问题,既没有保护好大企业,也没有扶持好小公司,这一点中国环境修复网就做得不错,立足于专业特色,将行业产业做成联盟,有助于产生龙头企业。当然希望她能够再出新招,在扶持小公司上做出努力(不好意思,小编这里插播一下:中国环境修复网推出的“环境修复中小企业帮扶带工程”和“环境修复创业引路工程”新近上线,欢迎广大中小修复企业和创业者咨询报名~)。

最后,于技术之外再谈一点对我国土壤地下水保护和污染治理的粗浅认识。

我国地下水环境管理的当务之急不在地下,而在地上。

首先,我们现在有多少污染源?不清楚,即家底不清;有多少污染风险源也不能有效掌握,即使掌握情况,现在地下水污染风险源的大小也无人能给出个公认的确定方法。

其次,国家经济发展阶段也不充许全方位进行修复治理,发达国家搞了30年,烧了许多钱也没有治理多少,其环境的改善仍是得益于产业转移带来的污染转移,修复也绝非首功。对于土壤地下水污染,我们现阶段能做的还是“以控为主”,将其污染损害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当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进行修复。

总之,摸清家底、看住新源、控制老源应是我们当前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延伸阅读:

土壤地下水修复技术未见于2015年环保科技奖公示名单

原标题:我国地下水修复技术到底处在什么阶段(一)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地下水修复查看更多>修复领域查看更多>土壤地下水修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