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评论正文

陕西渭北地区的旱腰带变绿难在哪?

2015-11-17 09:40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李涛关键词:矿山生态恢复环境治理陕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记者日前跟随陕西省人大三秦环保世纪行对陕西省“旱腰带”地区开山采石及生态环境治理情况进行了专题采访调研。调研中发现,渭北“旱腰带”地区非法采石目前虽已基本消除,但针对已开采矿山的生态恢复治理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资金需求量大、县级财政难以承受,几乎是所有“旱腰带”区域地方政府面临的共同难题。再加上这一地区少雨多旱,树草成活率较低,尚无成熟有效、可借鉴的恢复治理方法,都让“旱腰带”的生态恢复之路异常艰难。

陕西省富平县乔山地区因长期无序开采山体破坏严重,修复难度大。

现状

长年无序开采 青山变成裸山

车行至咸旬高速桥底至兴隆段,向北远望,自西向东数十公里的山体表层全部被“扒皮”,这就是渭北的“旱腰带”。

渭北“旱腰带”,因在卫星遥感影像图上呈浅黄色带状地形而得名,也叫“渭北山地”。丰富的石灰石资源,使这一地区成为陕西省水泥、石灰、石料等建材的主要来源地。建设需要和利益需求使人们盯上了这片山脉,无序开采、违规加工、土法烧灰让“旱腰带”地区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状况日益严峻。

渭南市富平县石灰石储量约为1303亿立方米,沿山群众开采石灰石已有数百年历史,随着改革开放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富平县北部山区采石企业一度达到850多家、石灰窑1000多家。

从富平尧柏水泥宝峰寺矿山885米采石作业平台向下环望,弯弯曲曲的山路,一有运送石料的卡车经过就土灰外溅,扬尘四起,而乔山地区的山体破坏程度更是让人触目惊心,除了山外交通便利的地方被整体“扒皮”外,大山深处也被开挖的满目疮痍,到处可见人工形成的陡壁峭崖,青山变成了“裸山”。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我们这里中部6县逐渐出现大小不一的采石场。2000年以后,随着各类基础设施和建设项目日益增多,水泥、建筑石料和白灰的市场需求量骤然增大。加之近年来,陕西省对秦岭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相当数量的采石企业关闭退出,陆续转战渭南市中部‘旱腰带’石灰岩矿区,致使这一区域资源开采量持续增大,矿山数量急剧增多,逐渐形成多、小、散、乱、差的局面。”谈到矿山无序开采的成因,咸阳市国土资源局一位负责人这样讲道。

问题一

准入门槛低 整合压力大

记者在调研采访中发现,一直以来,矿权市场准入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偏低,不管是企业或者个人都可以申请石灰石开采,对矿权申请人本身的资质条件例如投资额度、企业从业方向、业绩和申办企业规模等条件要求也不高,再加上资源开发成本较低,渐渐导致了“小、散、乱”的局面在渭北石灰石矿区普遍存在。

为了对沿山采石进行有效整治,最大限度减少环境破坏,今年年初,陕西省政府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开山采石专项整治切实加强采石场管理的通知》,其中规定:“新建采石矿山生产规模不得低于10万吨/年,年产10万吨以下采石场要逐步关停。到2020年,关中地区每个县保留1~3家、陕北每个县3~5家、陕南每个县5~7家采石企业。”。

原标题:旱腰带变绿难在哪?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矿山生态恢复查看更多>环境治理查看更多>陕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