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要充分考量环境因素

2015-11-17 10:33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朱源 施国庆关键词: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一带一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带一路”倡议是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要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年)提出,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环境和社会问题必须充分考量。当前,急需强化“一带一路”战略的环境和社会风险预警和防范,全面整合和提升“绿色丝绸之路”战略实施的生态环境保障能力。

“一带一路”战略的环境和社会因素不容忽视

中国企业和投资走向海外已经多年。“一带一路”战略将极大扩展中国海外投资的规模和范围。一方面,中国海外投资模式正逐渐从承包和承建模式为主转变为落地生根式的长期开发模式为主;另一方面,在发达国家先期开发后,留给我国海外投资的空间更多是自然资源开发难度大、本底生态环境脆弱、地缘政治敏感、地方势力错综复杂的区域。因此,“一带一路”战略需充分考虑面临的环境和社会领域的现实和长远问题。

(一)目的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敏感。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敏感。由于走出去企业的环境和社会管理能力参差不齐,容易引发环境和社会问题,造成经济损失和投资风险。

一是海外投资企业环境意识、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环境污染防治不到位问题仍然存在。例如一家中资锰矿企业,因为产生严重空气污染以及未能实施污染控制标准,被非洲当地国政府关闭。一家中资石油公司在非洲一项目发生污染事故,被所在国处以巨额罚款。

二是跨界污染将成为中国海外投资项目面临的新课题,特别是在处理跨界大气污染和国际河流污染方面。跨界污染往往还会与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等问题纠结在一起,处理起来非常复杂。

三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形复杂,海拔高差较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因此,选址选线的环境合理性,以及预防、减缓、补偿和生态恢复措施十分重要。对此,我国企业既缺乏相应国际经验,也缺乏指导企业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政策工具。

四是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给海外投资项目增添新难题,急需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应对。例如受气候变化影响,南亚、中亚等区域干旱缺水情况将更为严重,极端气象灾害频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国际重要性的濒危和迁移物种较多,各类重要保护区遍布,易与项目工程冲突。

(二)海外自然资源开发面临多样的环境问题。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自然资源开发等导向性明显的项目将面临多样的环境风险。

一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可能影响生物多样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先推进领域,但公路、铁路、管道等线性工程可能造成生境切割和破碎化。

二是矿产资源开发的长周期生态环境风险易转化为经济和社会风险。近年来,我国在海外投资矿产资源开发包括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煤炭、黑色金属等多种。矿产资源开发不仅影响生态环境,而且开发时间长,封矿后需要生态恢复。生态环境的长期风险隐患易转化为项目实施和运营的经济和社会风险。

三是国际产能合作项目的水资源分配和消耗风险十分突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水资源保障能力普遍不足。《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及的钢铁、有色、化工等项目,都是耗水量较大的项目。对于涉及到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开发和分配的项目,易引发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

四是自然资源开发事关我国绿色发展的国际形象。近年来,一些国家对日益增长的我国海外自然资源投资项目怀有疑虑和戒备心理,自然资源开发事关我国的绿色发展形象。

延伸阅读:

“一带一路”与绿色转型:推动绿色发展 实现绿色增长

原标题: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要充分考量环境因素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绿色发展查看更多>生态文明查看更多>一带一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