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危险废物评论正文

甘肃医疗废物处置建立协同处置机制

2015-12-04 09:47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白刘黎关键词: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协同处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十二五”以来,甘肃省环保厅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为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截至项目验收时,甘肃全部15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全部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行,全省(除酒泉市的4个县市外)县级以上和交通便利的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全部集中安全处置,环保和卫生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医疗废物产生和处置实现全过程管控,相邻地区医疗废物应急协同处置体系基本建成。项目的成功实施,对甘肃省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工作起到了空前的推动作用。

在验收汇报会上,甘肃省总结了全省医疗废物处置工作能够取得上述成效的“六大”经验和做法:部门联动,综合管理;查清现状,对症下药;完善制度,狠抓落实;试点探索,以点带面;宣传推广,提升水平;监督考核,保持长效。

正是有了这些措施的保障,甘肃省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水平和能力,才在短期内获得了明显提升。也正是由于善于总结经验,才能使整体水平的提升保持后劲、获得长效。

总结经验时,甘肃省一方特别阐述了环保、卫生两部门的有效协作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前的情况基本属于“卫生部门不出院,环保部门不进门,环保和卫生部门各敲各的鼓、各做各的事”。但此次项目的实施,打破了这一刻板做法,科学合理地协作配合,为医疗废物综合管理创造了机制保障。

“强化责任、抓好落实”是甘肃省能够顺利完成项目的保障。两年试点突出六个“抓落实”来开展工作。一是领导重视抓落实,全局谋划、重视细节,避免“纸上谈兵”;二是突出重点抓落实,重视调查,对症下药;三是典型引领抓落实,结合实际,分类、分批次开展工作;四是细致工作抓落实,细化措施,重视培训,注重总结;五是加大投入抓落实,群策群力,配套投入;六是检查督促抓落实,协同配合,严格考核。

在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医疗机构作为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在源头控制上,也探索了自己的路子。

首先是减量化。在保证消毒灭菌的前提下,医疗机构减少了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应用,减少了含汞、含氯物品的使用;其次是源头分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各科室建设或改造出医疗废物暂存点,在医院设置暂存处,设置专用通道、路线和运输工具,完善全过程台账记录,并制定管理制度,加强培训,开展演练。

中核四〇四医院医废项目负责人续新玉介绍说,自项目实施以来,医院的医废处置工作每年都有新进步,“从医废分类、标识粘贴到交接台账,再到暂存处的防渗设施、废水处理,我们都在不断探索、不断改进。”

酒钢医院医疗废物项目负责人冯雷告诉记者,酒钢医院基建比较老旧,但作为试点医院,他们仅在改造科室医疗废物暂存点一项上,就投入20余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筹建新的院区,在设计里就将医疗废物暂存点考虑了进去。”

展望:

依然面临不少挑战,解决问题仍需努力

项目验收组对甘肃示范省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验收意见》指出:甘肃在摸底调查、分类试点、经费管理等方面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特别是在建立医疗废物应急协同机制、探索偏远地区医疗废物处理模式和技术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可以说,项目的实施使得甘肃省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提升。随着验收的通过,示范省建设项目划下了句号,但甘肃省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工作仍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合理、有效地解决更棘手、更现实的问题,成为甘肃省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环保、卫生两部门的协作配合有待进一步深化。验收组专家表示:一方面,一些医务人员反映,没参加过环保部门组织的医疗废物处置培训,导致医疗机构对分类和为什么这样分类把握并不准确,甚至出现过误伤医废处置人员的现象;另一方面,验收组也发现,一些医废处置中心的工作人员没有参加过卫生部门组织的培训,对个人防护了解并不深入。解决这些问题,需进一步加深协作配合。

延伸阅读:

德国危废物的监督管理及处置方式

原标题:甘肃医废处置驶入“快车道”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医疗废物查看更多>危险废物查看更多>协同处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