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报道正文

环境污染: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2015-12-09 09:04来源:网易科技报道关键词:水环境污染物重金属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鱼是我国居民生活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在国务院最新发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中,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居民年人均消费水产品18公斤,占到动物性食物的28%以上。

但是在近年的新闻报道中,食用鱼体内含有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以及激素等的问题却层出不穷。某国际环保组织的报告说“长江野生鱼体内检出有害物质”,微博和朋友圈也不断有文章说“舟山海鱼重金属超标”。

网上关于长江鱼体内检出污染物的报道

那我们平时还能吃鱼吗?怎样吃鱼才安全?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鱼类的生存环境说起,没错,就是水。

由于人为排放、雨水冲刷以及大气沉降等作用,各种污染物不断汇集到水中,生活在水中的鱼自然也就天天要和污染物打照面了。结果就是,有些污染物会慢慢在鱼体内积累,而随着鱼被我们人吃到肚子里,这些污染物就可能会进入人体内。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在吃鱼的同时,会吃进污染物是毫无疑问的。但问题真的只是这么简单么?

研究有害物质的人有一句口头禅:“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所谓“剂量”,在这里可以被理解为我们吃进去多少污染物。在污染物无处不在的今天,“哪里吃”、“吃哪里”、“吃多少”成了决定我们在吃鱼的同时吃进去多少污染物的三个关键问题。

“哪里吃”——“野生”还是“养殖”?

“野生的比养殖的好”是国人吃东西时的普遍观念。野生鱼类营养价值这个问题我们先不考虑,味道是否鲜美也更多的来自主观判断,但“绿色无污染”这个问题还真未必像大家想象的那样。

鱼体内污染物的重要来源是水。天然水体会受取容纳各种污染物,生活在其中的鱼类和污染物接触的风险可一点都不低。还有研究显示,进入水体的有些污染物会优先被水生生物积累。

2014年七大流域水质状况图,水质状况并不容乐观(摘自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鱼体内污染物的积累很大程度上和鱼的生长速度相关。人工养殖的经济鱼类普遍都是经过筛选的生长速度较快的品种,而野生鱼类的生长普遍要比养殖鱼类慢,比如现在常见的鲫鱼养殖品种的增重速度要比野生品种快40%左右。养殖鱼从水中积累的污染物会因为较快的肌肉组织的积累而被“稀释”。韩国的一项研究也显示,海岸的野生鱼肌肉重金属含量要高于养殖鱼。而一项关于千岛湖鱼体内汞积累的研究中,网箱养殖的肉食性鱼类体内汞浓度也要低于野生得肉食性鱼类。

原标题:环境污染: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环境查看更多>污染物查看更多>重金属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