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污泥市场正文

【图表】2016年我国污泥处理产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分析

2015-12-16 09:00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关键词:污泥处理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污泥处理处置主要工艺路线投资对比

2、因地制宜选择最优处置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从污水治理乃至通信、高铁、核电等技术引进方面百试不爽的成功模式,在污泥治理方面,虽已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却不能得到很好的复制。简单引进国外的方式,不论是技术、造价还是管理等各方面,都存在与中国国情适用性不足的明显问题。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为各自不同的地理条件和经济状况,所以对污泥进行处理、处置的政策管理各不相同,即使地理环境相近的国家,其采用的策略亦有很大差异。对于中国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选择,至少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因素需要考量。

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优先,重视资源化可能。中国先后颁布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一系列国家和行业标准,明确了“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也推广了一批污泥处理处置项目。面对不容乐观的污染现状,率先解决安全稳定化和减量化是当前之急需,实现资源化任重道远。在资金仍不富裕的背景条件下,把稳定化、减量化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首先完成,并保证其安全、稳定,是现阶段理性和现实的选择。在这方面主要的难题是如何在低成本前提下完成,将湿污泥脱水至含水率60%甚至50%以下,并保证处理后污泥的安全稳定。

成本和管理能力制约。现阶段,在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日益加重、税源收入不足、融资模式尚未突破并反而受限的前提下,虽然对环保的重视和政策性资金的支持,但不可否认污泥处理处置将带来额外的投资压力。即使在一些投入较高的项目,如上海石洞口焚烧、上海白龙港消化、高碑店污泥消化、重庆唐家坨消化及热干化项目等,由于国内泥质特殊、高额运行成本和运营管理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后期运行并不顺利。未来,当面对更多的中小污水厂、县,镇级政府和中西部地区的需求和实际条件,成本管理能力都将成为重大制约因素。

运输条件、项目用地等限制。项目占地,尤其是扰民问题,随着城市化和公民维权意识的提高,变得越来越棘手。在污泥处理环节的技术路线选择中,污水处理厂规模、设施占地会直接限制配套污泥设施的技术路线选择,而从一个城市统筹考虑,污水处理厂的分布情况、运输条件等方面都成为选择污泥处置路线必须要考虑在内的因素。在小型污水厂建设消化设施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在城市内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堆肥项目则会在场地和扰民方面受到限制。如果要建立集中的大型热解碳化、污泥焚烧、热干化或者混烧设施,那么将其他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事先做初步干化再运输会节省运费。再比如,西部土地资源广阔应妥善利用以降低成本,污泥堆肥的破题在于后端产业链的一体化;而在土地相对紧缺的东部城市,技术路线选择要倾向于减量化更明显、项目占地更少的技术路线,同时还需考虑臭味扰民等问题。

3、“干化+焚烧”或成为现阶段理想方案

2011 年3 月,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介绍了4 种污泥处置方式及相关技术,分别是污泥土地利用、填埋、建材利用、焚烧。

1)土地利用

是指将经处理后的污泥或污泥产品用于土地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材料。土地利用在发达国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是与农业实现了紧密联系。反观国内,污泥土地利用的道路走得异常艰难,由于以前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长期混同处理,出于对污泥中重金属风险的考虑,污泥制成的“有机肥”被农业部禁止进入农田,只能用作绿化土、填埋土、路基土等。

多个城市填埋场超负荷运行

原标题:2016年我国污泥处理产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分析【图】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泥处理查看更多>污水处理查看更多>活性污泥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