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评论正文

石漠化生态修复之路怎么走

2015-12-31 08:57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黄俊毅关键词: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广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众所周知,在石漠化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地域经济的发展。对于生活在石漠化地区的人们,生存已成为大问题。作为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广西岩溶区总面积达833.4万公顷,列全国第二位,占全区总面积的35.1%;石漠化面积192.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0.7%,列全国第三位。2015年12月2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局公布了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在此之际,记者来到石漠化危害严重的广西,调研这里的生态修复情况。

图① 经过石漠化治理后的马山县石山区村屯绿化现状。

图② 河池市在大石山区通过种植核桃进行石漠化治理,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图为凤山县村前屋后的核桃林。

图③ 崇左市积极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2014年森林覆盖率达54.22%。图为黑水河两岸山清水秀。

水土流失让石头越“长”越高

没有生命的石头也能长高吗?广西崇左市龙峡山上的石头就能,至少在60岁的庞宗锋眼里是这样。山上草木不长,石头却越长越高,从小就生活在石山里的庞宗锋对这种事见怪不怪。

其实,并不是石头在长高,而是因为山上的植被破坏后,水土不断流失,基岩裸露越来越多。崇左市林业局局长钟海光说,龙峡山属典型的岩溶地貌,重度石漠化。2006年治理之前,龙峡山基岩裸露度在45%以上,植被为少量石山灌草,盖度不足10%。

山上到处是石头,只能在石头缝里的零星泥土上种点玉米。庞宗锋从六七岁起,就常拿着尖木棍,跟着大人背着竹篓,满山见缝插针点种。即使种满一面山,稀稀拉拉地长出庄稼来,加起来也没收获多少粮食,每年供一家人填饱肚皮都成问题。

庞宗锋的经历何尝不是广西石漠化灾害严重地区上年纪人的共同记忆。由于几乎没有植被涵养水源,每逢下雨,石漠化地区极易发生山洪、滑坡;只要隔几天不下雨,这里就缺水干旱。山穷、水枯、林衰、土瘦,水旱灾害频发,恶性循环,是石漠化地区的写照。

广西石漠化地区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总人口1200多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多年来,石漠化一直是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如何有效治理石漠化,修复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以减轻自然灾害、消除贫困,成为广西全社会亟待破解的生态难题。

合适的树种实现了非石漠化

要有效治理石漠化、修复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就必须首先解决一个现实难题:缺水少土、满是石头的山上能种活什么?

广西林科院副院长项东云研究员说,石漠化区域水土严重流失,不过一般石头缝里还残存了一些土壤,只要树木在石缝中生根成长,落叶逐步形成腐殖质层,生态修复就有希望。

20世纪90年代,生命力强、生长迅速的桉树在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等省区开始大规模种植。石漠化地区能种桉树吗?崇左市林业局先是尝试在龙峡山种桉树,发现桉树能活,但长不好。2006年2月,崇左市林业局将龙峡山列为石漠化治理示范点,试种任豆树、降香黄檀、格木、铁刀木等生命力强、抗干旱的树种,同时混交台湾相思、银合欢、小叶榕等常规树种,点缀种植凤凰树、蓝花楹、羊蹄甲等开花树种。整地不炼山,见缝插针挖种植坑,平均每亩种植60至80株。

原标题:石漠化生态修复之路怎么走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石漠化治理查看更多>生态修复查看更多>广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