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评论正文

煤·水·人——兰州治霾“三字经”

2016-01-21 14:44来源:新华社关键词:治霾燃煤锅炉兰州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首提“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来,“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成为治国理政的时代新要求。

老工业基地,老大难问题,污染曾经成为兰州人的“心肺之患”,年年治理,不见好转。“太阳和月亮一个样,白天和晚上一个样,麻雀和乌鸦一个样,鼻孔和烟囱一个样。”灰霾压城时,兰州市民曾经这样抱怨。

谈起治霾,中央有要求,群众有呼声。但关键是“治污必须要用决心、行动和效果说话”,“再大的困难、再大的矛盾、再大的投入,都是应该的、值得的。”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说。

时光转到2015年末,兰州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获得“今日变革进步奖”。“兰州蓝”成为这个曾经在卫星上“消失”的城市的常态。

一个四面“霾”伏的西北城市成为治污典型。兰州治污秘诀究竟何在?

煤——掀掉“黑盖子”,在多措并举中严控污染源

兰州治霾,首当其冲的是煤。

新年首日,在农民巷西社区工作的韩燕,一大早就来到平凉北路 “三栋楼”下,用液化气灶点燃了新年“第一火”。

一街之隔的楼房早已集中供热,但生活在这排砖混结构的老楼居民和做生意的商户,只能靠煤炉取暖。

不一会儿,一位商户走过来,钳走一块烧得通红的蜂窝煤。住户陈耀华也从这儿拿走3块引火煤,他回家后用打火机就能点着。

“过去家家户户用木柴生火,浓烟滚滚,楼道里经常弥漫着呛人的烟味。”陈耀华说,免费领取引火煤已经成为习惯。

“三栋楼”的住户都是低收入群体,1.7元1斤的无烟煤都舍不得烧。社区不但为他们免费发放引火煤,还对无烟煤给予补贴。

在兰州,像“三栋楼”一样无法集中供热的住户很多。有的社区工作人员每天清晨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还送“火”上门。

不起眼的小煤炉,能有多大污染?

兰州环保部门介绍,仍有15万个小煤炉集中在老旧楼院和城中村,这些小煤炉“直排”的污染物每天加起来约30吨,甚至超过集中供热的电厂排放。

生活燃煤只是兰州的污染源之一。老工业基地、河谷地形、静风天气,这些不利因素,一度让兰州成为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要坚决打赢大气环境治理的整体战和攻坚战,还老百姓一片蓝天和清新空气。”2011年底,甘肃省委提出,将治污列为兰州第一民生工程。

从一家一户的小煤炉,到燃煤锅炉,再到热电厂,压煤量、限煤质,城市上空的“黑盖子”一点点被掀开。

——城区所有燃煤锅炉被“换血式”改造,1286台两年内全部“退役”,仅此一项,就削减二氧化碳479万吨。

——在进城道路上设19个卡点,24小时不间断检查,杜绝劣质煤进城。

——对城区3家热电厂和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采取限负荷、限煤量、限煤质、限浓度、限排放的“五限”措施。

目前,兰州城区年燃煤消费总量控制在620万吨以内,比2012年以前减少395万吨,“煤控区”从城区向周边乡镇延伸。

压煤,只是兰州调整能源结构,从源头治霾的缩影。

面对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不合理,兰州对主城区污染企业采取了“改、停、关、搬”的严格措施。

——先后投入10亿元,对全市火电、化工、钢铁等高排放行业的210家企业全部进行治理。

—— “冬防”期间,对200家左右的砖瓦、铸造等企业实行停产减排措施。

——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其中2014年关闭7家企业的20条落后生产线。

——先后推动100户工业企业“出城入园”,启动兰石集团等94户企业搬迁改造。

“过去人们说兰州大气污染是‘黑盖子’,外观颜色‘黑’,就是烧煤造成的。”兰州市环保局局长闫子江说,通过强力“压煤”,兰州大气污染类型已由典型煤烟污染,向扬尘、机动车尾气和煤烟混合污染转变。

“现在从城里看山,从山上看城,都清楚多了。”张榆存从小在兰州黄河边长大,经常到山上锻炼,他希望治污不要像刮风,要持之以恒。

兰州治霾成效有目共睹,但石化污染依旧,生态环境脆弱。

“兰州治霾工作基础差、底子薄、包袱重,各项举措还在摸索完善中,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紧绷的弦一点也不能放松。”兰州市市长袁占亭说。

延伸阅读:

甘肃兰州投资245.26亿项目建设 环保项目有8项

让科技创新成为兰州治污核心动力

原标题:煤·水·人——兰州治霾“三字经”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