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农村治污之惑

2016-02-01 13:51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作者:李张光关键词:农村垃圾治理生活垃圾垃圾填埋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过去几年,在政府描绘的庞大农村治污市场里,商业化治理模式大多以失败告终,也导致农村治污一度陷入困局,随着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农村治污所面临的困境或将有所转机。

1月27日,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份题为《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主题虽然仍是“三农”,但民主与法制社记者整理发现,在总共30条的文件中,至少有16条涉及环保领域。

条文除了要求确保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总体得到遏制,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力度,对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综合治理等内容外,还详细部署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并要求普遍建立村庄保洁制度等。

文件被环保领域普遍认为,农村治污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这将是环保市场的“大蛋糕”。

其实,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就强烈呼吁,将我国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重心向农村转移。“十三五规划”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快美丽乡村的建设,农村垃圾治理目标也在这次规划中首次被提及。

这意味着,国家在农村治污方面将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农村治污的范围包括:农药、化肥的施用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还有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畜禽粪便、土壤重金属污染以及秸秆焚烧后产生大气污染等。

在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曾毅红看来,这无疑是政府描绘的一个庞大的农村治污市场,但过去多年,以上每个领域都有企业尝试商业化治理模式,大多失败了。如今只有农村污水处理的商业化程度最高,却也面临诸多困境。

专家表示,随着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农村治污所面临的困境或将有所转机。

“垃圾围村”之困

去年以来,一股酸臭味突然充斥着河北遵化市新店镇冯各庄村,让村里人连连叫苦。

原来,在离冯各庄村不到2公里外有一个垃圾填埋场,这是2010年遵化市为解决城乡生活垃圾问题而斥资3000多万元修建的。村民发现,5年过去,这里的垃圾越积越多,越堆越高,散发出来的气味也越来越重。

“这里不管什么垃圾,拉过来就倒,用铲车铲平就行了。”一位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些垃圾大多数都是从遵化市区运过来的,由于冯各庄村离垃圾填埋场最近,备受“垃圾围村”所带来的困扰。

这场景对于环保志愿者王辉来说却是常见。在他向记者展示的调研笔记上,类似情况在全国大多数乡村都会看到,一些南方丘陵地区的山谷,甚至成为生活垃圾的天然堆放场地,“农村除了被自己生产出来的垃圾所污染外,一些城市里的垃圾也是往郊区或者农村地区倾倒、填埋,这就造成农村被‘双重’污染。”

过去,农村垃圾治理完全可以靠自然的消纳能力实现自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对于农村的生活垃圾,农村原有的消纳能力已经处理不了了。

据《人民日报》2014年年底的一篇报道,中国农村约有6.5亿常住人口,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1亿吨。

而为了向每年规模至少在1.1亿吨以上的农村垃圾问题“宣战”,2015年11月底,包括住建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在内的10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为全面解决农村垃圾问题订下目标和策略。

这是我国第一次由10个部门发文,将农村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一并处理的文件。

“现在的农村垃圾不治理不行了,它已经严重污染到农村的土壤和水体,甚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副司长王旭东在解释《意见》时如此坦言,“一些农村里的水井由于污染,也不得不越打越深。”

原标题:农村治污之惑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农村垃圾治理查看更多>生活垃圾查看更多>垃圾填埋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