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中国的环境问题现状怎么看?问题怎么解?未来怎么做?陈吉宁媒体见面会全文实录

2016-02-19 08:24来源:中国环境新闻关键词:环保大气污染陈吉宁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个环境守法的问题,我们确实面临着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的问题。大家注意到,“十三五”中央有一个非常重大的环境制度改革——省以下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我们叫垂管,这是一项重大的环境管理制度改革,就是要建立环境监测监管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解决现在分块式的管理,我们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着地方重发展、轻环保,干预环保的监测、监察和执法,环保责任难以落实,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的现象,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重点有四个方面的目标:

一是这项制度改革要充分体现怎么样更好地落实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

二是解决地方保护主义问题,解决地方对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干预。

三是通过垂直管理,更好地解决跨区域流域大尺度空间的问题。

四是加强地方监测和执法队伍的建设。

我们现在的执法队伍还不是很规范,人员少,执法上遇到很多问题。大家可能会看到很多报道,我们执法人员去了之后被企业打了,有的企业把我们的人给锁里头了,很多甚至没有制服、没有执法设备,所以要加强能力建设。

我相信,通过一系列具体工作的落实和制度上的一些改革,我们现在面临的环境执法上的一系列不守法问题会逐步解决。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此前,北京市三次应对重污染天气突发事件过程中启动和解除红色预警的时机受到了舆论的质疑,请问环保部门将如何完善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应对机制?

陈吉宁

我刚才讲预警涉及到两方面,一个是预测,这是科学问题;一个是预警,这是行政摁按钮的问题。

预测确实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天气预报现在也不能讲百分之百的准。总体上看我们的能力,三天是比较准的,超过三天就有不确定性了,再长的时间不确定性就更大,所以大家要允许在预测上有一些偏差。但什么错误不能出呢?就是预测到了严重污染情况但你不采取行动。预测可以有些问题,但是预测出现之后不能不采取行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北京去年出现的情况,其中有一次确实是开始是重污染天气,中间变成中度污染,很快又上去了,中间变好又变坏,这是不太常见的新情况。环境保护部有一个内部的工作机制,我们有专家队伍,和相关部门一起对各地区的情况逐一分析研究,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工作来不断完善我们的预测预警工作。

具体来讲,环境保护部通过做好四项工作来提高我们应对重污染天气的能力。

一是及时预警。要根据预测的情况及时预警,按污染预测的上限进行预警,这在以前是不明确要求的,这次我们明确要求。同时根据预测情况提醒公众在重污染天气如何做好健康防护。重污染天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减缓和削峰,并不能完全消除重污染天气,这一点希望大家理解。真正解决重污染天气问题还是靠常态化的污染减排来解决。

二是推动重点区域统一预警分级标准。不能各地标准不一,要解决预测出现波动的情况我们怎么办,要解决预测不准、修正的过程怎么办,等等问题。我们正在研究方案。

三是要提高应对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法发布预警之后,还要努力使应急措施针对性更强、更有效,减少社会的成本和代价。现在我们抓住各种机会进行源解析,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解决谁来做、何时做、如何做的问题,发挥好预警的效果。

四是要提高我们的预测能力。预测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过程。我们现在主要做两项工作:一个是让环境保护部部属单位,其他科研单位和高校,还有北京、上海、广东等这些环境预测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和其他能力较弱的地方一起会商,共享信息,帮助他们提高预警的能力。再一个是利用技术创新比如大数据技术,来帮助我们提高预测能力,争取不只三天,能做到五天、甚至一周。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效果。只有这些工作做好了,重污染预警才能做得更好。所以提高预测能力也是环境保护部下一步的一项重要工作。

延伸阅读:

【人物】陈吉宁这一年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查看更多>大气污染查看更多>陈吉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