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第三方治理”能否啃下耕地修复“硬骨头”

2016-03-11 08:34来源:永清环保关键词:土壤修复耕地修复第三方治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鉴于耕地修复普遍周期较长,农作物收益有限,一亩耕地的修复可能需要花数十年才能实现成本的收回,因此一直以来无法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耕地第三方治理初试啼声

自2015年“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被认为是扭转中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同时也为土壤修复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而今,这条思路已经初步落地。

2014年4月,国家启动了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综合治理工作,并先期在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开展170万亩重金属污染耕地首批修复试点。

作为湖南省环保龙头企业,永清在长株潭开展了总计6000亩的晚稻季耕地修复示范,主要针对困扰湖南的耕地镉污染进行第三方治理试点。这是湖南省乃至全国第一次由企业实施的、也是目前已知最大规模的耕地修复第三方治理项目。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一直是个难题,也无成熟经验可循。”贺前锋介绍,当农户在田间忙着早稻抢收、晚稻抢种时,他便带着20余名科研人员在田间开始耕地修复试验。

最终针对这6000亩重金属污染耕地,永清在已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稻米降镉技术基础上,因地制宜设计治理方案。

“通过4道关口,尽力将稻米镉含量降到最低。首先是施用土壤调理剂,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接下来施用有机肥,平衡调理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在水稻分蘖后抽穗前喷施叶面硅肥,阻控镉向稻米中转移;水稻生长全生育期淹水灌溉,降低土壤中的镉活性。”贺前锋向记者如此介绍。

“土壤钝化和叶面调理就是‘攻’和‘守’的过程,如果说钝化剂是海绵,吸附固化土壤中的重金属,叶面阻控剂就是稻谷的保护膜,阻隔重金属。”贺前锋解释道。

对于在耕地修复中使用钝化剂,学术界更多的担心来自于钝化剂自身稳定性、钝化/ 稳定化后的重金属长期稳定性以及二次污染等问题。

对此质疑,贺前锋表示,永清环保从2012年就开始研究耕地重金属的治理技术,先后经过了小区实验、大区试验和示范试验等几个阶段的科学验证,随着试验的不断放大,检验产品的效果以及环境风险。

技术思路确定之后,组织农民参与实施成为关键。永清环保在5个多月的修复过程中,组织一百多人的专业施工监管队伍,根据实际情况与当地种植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合作,对其进行专业施工培训,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技术实施过程中监管团队分区监管,实时排查落实治理措施;核对既定要求,及时纠偏遗漏区域;建立文本、电子双台账,随时溯源管理。

延伸阅读:

“土十条”即将出台 大公司瓜分市场

“岳塘模式”开启 PPP治土之路

原标题:《瞭望》两会环境保护专刊——“大国治土”之:“第三方治理能否啃下耕地修复“硬骨头”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耕地修复查看更多>第三方治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