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第三方治理”能否啃下耕地修复“硬骨头”

2016-03-11 08:34来源:永清环保关键词:土壤修复耕地修复第三方治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谷庆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未来可以把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综合整治。通过土地流转,将村里的地集中到种植大户手中,这样就可以尝试PPP模式了。此外,国家需要给予一些优惠政策,比如耕地治理好后承诺给予企业多少年的承包权等。

现实难题

通过永清在长株潭的试点来看,第三方治理的优势显而易见。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长纪雄辉表示,在第三方治理模式下政府监管对象只有企业,这大大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成本。同时,第三方治理模式下通过企业的技术专员向农户推广修复产品比政府治理模式下的效果也要明显很多。

目前,一切都尚在摸索,为污染耕地治理者探路,但困难也摆在先行者的面前。

纪雄辉表示,在耕地的第三方治理模式下,需要明确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分工。政府只需设定修复目标并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价修复方案的技术先进性、修复目标的可行性和生态安全性,企业可以根据目标和技术优势自行设计技术路线和修复方案,政府并不需要管得太具体。

实际操作层面,摆在企业眼前的首要难题,就在于如何调动农户的积极性。贺前锋指出,耕地治理涉及的面积很大,全部靠一个公司去做施工作业是不现实的,所以最终的实施主体还在于农户。但农民认为在土壤污染的过程中他们本身就是受害者,对污染也并不负有责任,因此不愿意付出劳动。如何调动农民积极性,将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015年5月,湖南省政协“耕地污染修复治理”调研组在长株潭地区调查时,株洲市副市长杨玉芳指出,“作物替代区大多在临近城市的郊区,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自城市务工,对农业生产不重视,有的农户不愿意种替代作物。”

不仅农户积极性不好调动,少数地方政府部门的态度也一直遮遮掩掩。担心影响社会稳定和当地农产品的声誉,不敢对试点工作进行大力宣传,束缚了试点工作向纵深拓展。农业部门担心试点减少粮食面积,削弱粮食生产能力,影响粮县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此外,最关键的还是资金问题。贺前锋指出,目前市场刚刚起步,很多技术和产品并未形成市场定价,因此很多地方政府对于耕地治理的成本意识不足,而耕地修复的培育期还主要是靠政府投资拉动,因此政府的支持力度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进展。

纪雄辉也表示,目前的一些较好的技术在现有的资金补贴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比如对于稻米降镉十分有效的淹灌措施。所谓淹灌是指水稻生长全生育期淹水灌溉,可降低土壤中的镉活性。水稻生长过程中,特别是重金属吸收积累的关键时期最忌干田,然而目前对于淹灌的补贴仅30元/亩,在当前的农田基础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淹灌,造成干湿交替反而会促进土壤的重金属离子释放,适得其反。

对于面临的前期资金难题,纪雄辉建议,应探索多途径的资金来源。比如社会资金方面,通过流转企业与修复企业的资金结合形成大型的农业公司或投资平台,甚至是环保公司、种植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结合的三级联合模式。同时,也可以考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拿出一部分作为耕地修复资金。

实际上,从土地出让收益中“分成”,不是没有先例。2004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按照固定或非固定比例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了多项专项资金,比如按照固定比例提取的资金分别是10%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10%用于教育投入、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15%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非固定比例提取的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支出。

延伸阅读:

“土十条”即将出台 大公司瓜分市场

“岳塘模式”开启 PPP治土之路

原标题:《瞭望》两会环境保护专刊——“大国治土”之:“第三方治理能否啃下耕地修复“硬骨头”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耕地修复查看更多>第三方治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