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市场正文

“土十条”的生意到底有多大?

2016-03-18 15:40来源:腾讯财经作者:冯军关键词:土十条土壤修复PPP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落伍一年的“土十条”真的要来了。

3月11日上午,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透露,“土十条”文稿已经基本成熟,等待中央审批,将很快出台。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 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近两年,土壤修复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热点,早有上市公司提前布局。据环保部通过运用国际通行模型预估,土壤修复市场带动的投资规模超过5.7万亿元。

不过在3月9日召开的“上市公司如何迎接土十条研讨会”上,上市公司的老总们显得比较谨慎,“我们也在关注土壤修复,但还没有开展业务,感觉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包括技术、资金、模式等。”国祯环保副总经理孟平对记者表示。国祯环保是一家专业从事污水处理的环保上市公司,在全国拥有80多座污水处理厂。

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秘书长高胜达指出,诸多不确定性正是上市公司进入土壤修复行业的机遇,“不进入的风险大于进入的风险”。

但是,上市企业和高胜达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土十条”作为纲领性文件,只是起指导作用,土壤修复产业要想迎来快速发展,还得期待土壤环保法的颁布。

盈利模式瓶颈

盈利模式是目前进入“土十条”领域的上市公司老总们最担心的一个问题。

边贺,上海领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专注于环境领域投融资。他指出,我国土壤修复处于行业发展中早期,相对于水、大气还很不完善,缺乏上下产业链条,主要商业模式是房地产开发。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也指出,目前土壤修复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先出让,再修复”模式,修复经费由土地开发商承担。目前采用这一模式的项目较少,其主要弊病在于无法约束土地开发商。二是“先修复,再出让”模式,修复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修复并通过验收后再进入土地流转市场。

张益分析,我国2015年的土壤修复市场规模约为200亿元,大部分都与房地产有关,而耕地修复、矿山修复、生态修复等占比较小。

从当前土壤修复所采用的模式可以看出,修复资金大多来源于政府。“资金来源过度依赖政府,特别是中央财政,没有稳定的支付体系,就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张益表示。

高胜达也认为,土壤修复耗资较大,倘若都由财政“埋单”,政府压力不轻。当前,各级地方政府均面临较高债务水平的窘境,二者相加,有可能会使财政支持出现“打折”现象,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事实上,自2010年起,中央财政就已设立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但是存在项目分散、资金额度小、效益不明显等问题。比如2015年中央下达28亿元专项资金用于30个修复项目,平均每个项目资金额不到1亿元。

“土壤修复是政策倒逼的行业。在经济下行下,公司投入环保就是提高成本,能少投就少投,包括政府也是这样。”广发证券分析师郭鹏指出,我国土壤修复还是以政府驱动为主,目前最多的是PPP模式。

但是PPP模式也存在诸多弊端。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土壤修复领域的龙头企业,和各地签订了数百亿的土壤修复PPP项目。某高层向记者透露,“很多PPP项目都是我们垫资,给公司资金周转造成了很大压力。”

该高层表示,在土壤修复领域的PPP模式必须考虑企业如何经营,如何回报,如何退出的问题。

另外,我国需要修复的污染土壤数量巨大,特别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土壤污染,比如已关停的企业造成的污染后果,由谁买单?同时大面积的农田土壤污染修复费用极高,由于缺乏具体的责任人,修复工程几乎无法推动。

高胜达和张益都建议,借鉴美国超级基金法案的模式,建立“谁污染、谁付费”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治理全国范围内的闲置不用或被抛弃的严重污染场地。

原标题:“土十条”的生意到底有多大?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