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市场正文

听黄晓勇讲讲环保产业投资的空间有多大?机会在哪?

2016-03-29 08:27来源:社科研院能源观察作者:黄晓勇关键词:环保产业土壤修复土壤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六是环保产业市场体系不健全。一些成熟的市场化机制可以提高市场参与节能环保的积极性,取得多赢的结果,但我国相应的市场化机制仍不健全。比如说,合同能源管理、环保基础设施和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服务模式发育不成熟,刚推出的环保“领跑者”制度有待完善;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健全;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尚待建立和完善,等等。

四 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上述六大问题制约了我国环保行业做大做强。要推动环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律,进一步提升全民环保意识和观念。

1. 强化技术创新

推动环保技术创新,国家可以发布鼓励的节能环保产业技术目录。在充分整合现有科技资源的基础上,在节能环保领域设立若干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组建一批由骨干企业牵头组织、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立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化科技创新示范园区,支持成套装备及配套设备研发、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研究。

2. 完善价格、收费和土地政策

要提升市场主体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将环保产业潜在的需求转为真正的市场需要,就必须体现要素的稀缺性和环境的成本。要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地区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严格落实脱硫电价,制定燃煤电厂脱硝电价政策。通过差别化的价格政策和收费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同时,我国还应继续扩大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等试点,力争在2017年推出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此外,对能源和排放不同的企业还可以实行差别化的用地政策。

3. 完善环保法规标准

通过制订或修订节能环保标准,也可以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催生促进作用。在完善法规标准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让生产者对产品全周期的环保工作负责,逐步建立相关废弃产品回收处理基金,研究制定强制回收产品目录和包装物管理办法。再比如,要逐步提高重点用能产品能效标准,修订提高重点行业能耗限额强制性标准,强化总量控制和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

4. 强化环境监督管理

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切实改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状况,也将释放更多环保治理的需求。今后必须严格节能环保执法监督检查。环保执法应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载体,加强对重点耗能单位和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加强市场监督、产品质量监督,强化标准标识监督管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国家环保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第三方评估机制,畅通民间的政策咨询与政策评估渠道。此外,对违法违规和不达标的情况要加大惩处力度。加强执法和处罚,可以有效扩大环保产业需求,也可以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 规范环保行业秩序

政府要整顿和规范节能环保市场秩序,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打击低价竞争、恶性竞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公平竞争、有序竞争,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可以避免部分企业的个别行为透支环保行业及环境技术的良好信用。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应在提供达标环境服务的同等质量条件下追求优质低价,竞价公开透明。

6.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绿色税收政策方面,针对环保行业进行结构性减税,选择特定税种削减税负水平,比如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同时实行结构性加税,针对污染排放量大的重化工业开征环境税,发挥绿色税收的调节作用。各级政府要安排财政资金支持和引导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安排中央财政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补助、贴息、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工程,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进一步健全政府采购政策,加大政府购买环境服务和环境产品的力度,积极引领环保产业发展。

7. 拓宽投融资渠道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探索将特许经营权、收费权等纳入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将绿色信贷成效作为对银行机构进行监管和绩效评价的要素。拓宽环保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发行债券,重点用于环保设施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设施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上市融资。研究设立节能环保产业投资基金。此外,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和外资进入节能环保产业领域,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建设。

总之,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供财税金融扶持、规范市场秩序等,扩大环保产业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推动健全环保标准、加强环境执法、完善价格政策等,扩大环保产业的有效需求。

延伸阅读

环保大企业爱上“全球购” 海外并购并非稳赚不赔

李克强:除安全环保事项外 投资项目评估一律取消

原标题:听黄晓勇讲讲,环保产业投资的空间有多大?机会在哪?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产业查看更多>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土壤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