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流域治理评论正文

南京“小南化”重生之路

2016-04-01 10:43来源:文汇网作者:张小叶关键词:污染治理长江经济带工业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环境污染与安全隐患的双重压力下,调整南京的重化工业的格局迫在眉睫。2010年2月,南京市政府专门发布《关于对燕子矶地区化工企业进行综合治理的通告》,并成立了“江南小化工集中整治工作现场指挥部”。指挥部成立后,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关停、撤建燕子矶片区的化工厂。在燕子矶地区的66家大小化工厂中,有央企、国企(含改制企业)、民企和外企,还有其它各类小企业总计404家。

整治思路是很清晰的。燕子矶新城指挥部常务负责人周华山告诉记者:“对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小企业,直接关停;对规模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并集中到化工园区。”

这一切实行起来绝非易事。南京化学试剂厂董事长张宪伟告诉记者,2010年,他们被列入企业整治范围,要求在2012年前搬离原厂址。在搬迁面临的种种困难中,资金是最大的难题,“当时,公司年营业收入仅1个多亿,利润只有千万元,而项目预算需投入将近2亿元,仅靠企业自身能力远远无法满足”。最后,双方达成协议,南试用原有的土地向政府置换复建补偿资金,共计1.35亿元,保证了搬迁项目第一期建设资金的到位。

搬迁后的南京化学试剂厂,厂区面积较老厂扩大3倍,基础设施、人才储备和科研实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2014年,新落成的南京化学试剂厂被评为全国化学试剂行业“十强企业”。2015年8月6日,南试在新三板挂牌,这是化学试剂行业国内七大传统工业基地的改制企业之中,成功挂牌新三板的第一家。

类似的案例还有许多:搬迁后的金陵帝斯曼总产能提升了2.5倍,单体规模达到10万吨,为全球第一;金陵塑胶新厂总产出由12万吨提升到20万吨;江苏钟山化工厂新厂的生产工艺得到进一步优化,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不是简单的整治和撤迁,而是帮助其提档升级,提高竞争力。”周华山如此总结,“只有这样,方才不会重蹈过去‘化工围城,的老路。”

到2012年,燕子矶片区的化工企业和其它各类中小企业已经全部关停。在指挥部内部的航拍录像中,记者看到了关停前后的改变,巨大的烟囱不再排放废气,常年雾霾笼罩的天空也变得清澈了。巨大的旧厂房被一点点推平,留下一片荒土。

在新的建设开始前,更严峻的考验又开始了……

为燕子矶“治病”

企业搬迁了,却留下了有“毒”的土壤和地下水,要在原地进行二次开发,首先要把污染治理好。

在燕子矶新城工程建设管理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胡韬的印象中,当时的燕子矶可谓是“满目疮痍”:“企业搬走了,留下了废弃的厂房,地上流着污水,空气里飘着化工气味。”

如果把治理污染比作治病,当时的燕子矶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病灶到处蔓延,而且病症的类型、种类都不一样,所以用的“药物”和“剂量”也有所不同。治理前,指挥部委托专业的环境监测机构,对这一区域内51家小化工原址的土壤、地下水做了一次全面“体检”,最终确定对南京化工厂、钟山化工厂、化学试剂厂等18家企业地块进行重点治理。

“去毒疗伤”并不轻松。以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小南化”场地土壤为例,南京化工厂主要生产有机中间体、橡胶助剂和氯碱三大系列产品,2010年彻底搬迁到了江北新厂区,并拆除了老厂房。根据新规定,该地块未来将作为住宅、学校、商业等用途开发。

在治理开始前,专家花了两年的时间,首先对“小南化”场地的土壤及地下水进行调查、分析和风险评估。经专家评审,确认该场地主要受挥发性有机物与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

污染的情况也很复杂,胡韬告诉记者:“污染超标程度不一。有的车间年代久远,污染严重一点,有的车间经过技术改造,污染相对较轻,这就造成了修复的标准、加入的药剂都不一样。”

接下来是小试、中试验证。中试即在污染区现场划出百来平米的范围,对修复方案进行技术、成本等方面的验证,获取了一系列可靠数据和实施依据。最后,确定了以原位氧化修复技术、异位常温/热解吸技术、微生物分解技术为修复的主要方案。

延伸阅读:

逐一击破 待南京黑臭河道大变样

原标题:南京“小南化”重生之路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染治理查看更多>长江经济带查看更多>工业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