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人物正文

陈吉宁:雾霾中上任的环保部长

2016-04-20 08:34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作者:徐天关键词:环保环保部陈吉宁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拿个别理科院系开刀的时候,校内传闻四起,报以悲观消极态度的人很多,院系改革时反弹力度很大。陈吉宁带着校领导班子深入每个院系,和不同层面的人分批次探讨适合该院系的改革方法。

环境学院分外支持这项改革。院领导表态,他们要支持陈吉宁的工作,环境学院必须要向前走。之后,环境学院成为校内38个院系中第14个启动改革的院系。

当全校各个院系拿出改革方案时,张桦发现,没有两个院系的改革方案是完全一致的,所有院系都结合各自学科的特点,拿出了适合本院的改革方案。张桦把陈吉宁的方法称为「啃骨头、钉钉子」。

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教师离开教研序列,进入行政序列的现象。但其中的部分教师,是因为专注于教学,鲜有科研成果,而被迫转岗。有人因此诟病此项改革仍然把科研作为评判标准,而不注重教师的教学质量。

或许是为了回应此前遭人诟病的改革评判标准,2016年4月,清华大学决定设立「基础教学年度教师奖」,专门面向在学生中享有良好声誉的基础课和公共课教师。每名奖金5万至10万元,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5到10名基础课教师。

但《中国新闻周刊》(微信ID:china-newsweek)亦在这份由校领导转发给记者的通知里注意到,候选人必须满足在清华大学教龄满20年以上的条件。在2014年曾轰动校园内外的因「非升即走」规定而不得不离开教学岗的清华大学外文系教师方艳华,当时37岁,显然无法满足这个条件。

如何更加平稳而有效地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仍然是摆在校领导面前的难题。

但张桦认为,这并不妨碍离开清华校长岗位的陈吉宁可以自豪地说,自己坚持住了,并且已经努力做到了最好。

他回想,如果陈吉宁当时不这么大力推行此事,最终会带来改革结果的异变。在观望的人群发出种种消极声音时,他猜测,陈吉宁及主推此事的校领导,或许也产生过动摇。

当校内传言四起,说陈吉宁即将去环保部任职时,陈吉宁仍然保持着原有的势头,继续努力推进这项改革。而当陈吉宁离开清华大学时,所有人都在问,校长都走了,这个改革是否还要继续。「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改革,如果不是陈校长这么推,到不了今天。」

2016年1月,清华大学2015至2016学年秋季学期考试周的最后一天,在陈吉宁离开清华大学的一年之后,校长邱勇宣布,纳入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范围的38个院系全部如期完成改革方案制定工作,「取得人事制度改革的标志性阶段成果。」

张桦说,邱勇任副校长时便与陈吉宁配合,积极推动此项改革。几乎在每一个院系人事制度改革的启动仪式上,邱勇都要说一句话:「感谢全体教师的支持!」陈吉宁离开之后,邱勇没有懈怠,继续力推此项改革。

张桦认为,陈吉宁给了自己的继任者「一股强大的推力,一种极大的信心」。

2015年11月30日,北京一辆公交车上戴着口罩的乘客。当日,中央气象台将大雾和霾黄色预警升级为橙色预警,华北黄淮大部地区数天出现雾霾天气。

延伸阅读:

陈吉宁作展望“十三五”报告: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 补齐生态环境突出短板

原标题:陈吉宁:雾霾中上任的环保部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