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土壤污染修复:需要准备什么?

2016-04-27 13:47来源:中国矿业报作者:刘晓慧关键词:土壤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防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目前,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和产品的相关数据和情况仍处于“隐蔽”状态。有企业代表表示,目前最缺乏的是技术和产品的公开。大家都说自己的技术好,不如拿数据出来,让业主挑选,有针对性地进行合作。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土壤修复产业所占环保产业的比重最高达到50%,而在我国,土壤修复市场的这一比重尚不足1%。与国外形成较为成熟的土壤治理修复模式不同,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还存在诸多不成熟。

土壤修复市场中所暴露的种种问题和面临的重重障碍,归根溯源,仍是整个土壤修复行业“混乱”的集中体现。

目前,国内土壤修复的招投标一般将标的分为场地调查风险评估和工程修复两个方向。修复前的风险评估已成为趋势和共识。但有业内专家表示,不论是质量标准的思路还是风险管控的思路,在对很多问题认识仍不够充分和科学的情况下,仓促制定标准或匆忙上马大量修复项目,仍有盲目之嫌。

针对政府的管理能力,也有专家表示质疑:我国目前的管理体制和基于风险的管理思路是否能够真正充分融合在一起?有专家表示,无论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还是管理政策的储备等各个方面,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质量标准管理的方法和模式,对风险管理这种新的思路和模式,的确是一种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科研机构和企业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达到风险管理的要求呢?

刘阳生表示,土壤污染修复涉及检测、评估、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多个环节,场地调查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公正性往往会影响到后面修复方案的制订和判断。如果前期的数据不可靠,那么就会造成“该修的没修,不该修的瞎修”的局面。他认为,对土壤修复项目进行评价时,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无法判断修复是否达到了预期的风险管控的目标和效果,“后续评估的手段是什么,是否达到了风险管控的目标?”

重庆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高焕方也表示,目前土壤修复行业缺乏真正的风险管控——后续的长期有效科学的监管。

政府准备好了么

对于土壤污染防治,政府最大的支持就是政策和管理。政策出台是否科学合理?管理能力是否足够到位?管理思路是否切中要害?管理手段是否恰到好处?

对此,业界保持了持久的关注和期待。

2013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中明确提到,到2015年,全面摸清我国土壤环境状况,建立严格的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初步遏制土壤污染上升势头,确保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0%;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定期调查和例行监测制度,基本建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对全国60%的耕地和服务人口50万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开展例行监测;全面提升土壤环境综合监管能力,初步控制被污染土地开发利用的环境风险,有序推进典型地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逐步建立土壤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土壤环境保护体系,使全国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环保部部长陈吉宁透露,事关土壤修复行业发展的“土十条”文稿已经基本成熟,将按程序报批后实施。下一步,环保部门将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并建立健全法规标准,重点着力于农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准入的管理。在此基础上,开展未污染土壤的保护、污染源监管与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严格来说,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相比,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建设是明显滞后的。

早在2014年,国家环保部就表示正在编制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行动计划,总思路是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为出发点,以改善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努力遏制土壤污染的扩大趋势,维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和利用的环境监管,保障农产品安全,加大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加强污染治理和修复。同时,土壤安全方面的立法工作也在推进。

同时,不能否认,国内土壤污染治理面临污染底数不清、监管标准不完善等种种尴尬现状。

延伸阅读:

中国投巨资治理土壤:环保产业将带来万亿级市场

原标题:土壤污染修复:需要准备什么?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重金属污染查看更多>土壤污染防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