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政策正文

预计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达到700亿 福建“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全文)

2016-05-23 14:22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环保节能环保行业福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纳米碳材料

加强纳米技术研究,重点突破纳米碳材料及制品的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积极开发纳米粉体、纳米碳管、富勒烯、石墨烯等材料,积极推进纳米碳材料在新能源、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绿色印刷、功能涂层、电子信息和生物医用等领域的研究应用。石墨烯,加快石墨烯提纯技术和透明电极手机触摸屏研发产业化,推动石墨烯在复合材料、海洋防腐涂料、电池/超级电容、储氢材料、场发射材料以及超灵敏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纳米碳管,着力推进纳米碳管在高强度复合结构材料、纳米结构电子器件、热电材料、电池电极材料、低温高灵敏度传感器、生物分子载体、催化剂载体的运用。

专栏八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

顺应新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加快建设我省特色优势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特色优势新材料产业链。推动永安市石墨产业园、武平县新型显示产业园、长汀金龙稀土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等项目建设。

第十一章着力开发海洋高新产业

充分发挥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作用,优先培育发展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生物酶制剂、海洋药源生物选育、邮轮游艇产业,扶持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可再生能源装备、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装备和海水淡化利用设备,积极拓展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物材料、海洋产业开发服务等产业。

一、海洋生物与医药

重点突破海洋生物活性物质高效提取分离纯化技术、海洋生物药物制备优化集成技术等,着力建设厦门(海沧)、福州、泉州(石狮)、漳州(诏安)等4个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研发生产基地。海水养殖良种,重点发展海洋生物优良种质挖掘与开发,规模化繁育,海水养殖动植物细胞工程,育苗及大规模海水养殖技术,海水养殖植物工程育苗、育种技术,滩涂耐盐碱植物和耐海水蔬菜作物、优良生物材质的规模培育技术,海水养殖病害控制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与环境生态修复技术,海洋牧场化开发与海珍品养殖技术。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重点发展源于海洋生物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抗骨关节病、降血糖、减肥及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等高效海洋生物创新药物,推动海洋动物疫苗与诊断试剂、海洋生物兽药、海洋动植物生物反应器药物的开发生产及海洋药用微生物资源建设。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从海洋生物中获取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海洋新型酶类的功能食品或生物制品;发展海洋生物功能蛋白、肽和寡糖类饲料添加剂,海洋生物肥料,珍珠钙、牡蛎钙等贝壳源钙营养补充剂产品;大力发展海洋生物提取、纯化和合成技术,推进大型藻类生物酿造、生物能源技术开发。以近海经济藻类资源为原料,开发新型生物材料、制品或药物;以海藻、鱼鳞、鱼皮、鲍壳等为原料,开发养颜护肤类化妆品;着力发展以海洋多肽、多糖和脂类及其衍生物等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海洋功能食品,积极研发新型高值海洋精深加工产品。

二、海洋可再生能源

依托丰富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加大技术研发、示范与应用,重点扶持海上风电、波浪能、潮汐能、潮流能、海洋藻类生物质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研发及示范项目建设,逐步提高海洋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构建较为完善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创新体系,形成一批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

三、海洋工程装备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海洋勘探、海洋监测、海洋防灾减灾、预警预报、海底工程、海洋环保、海洋牧场、海水综合利用、海上油气生产平台、海上人工浮岛、潮汐能机械、核电机械、海上风电机械、港口机械等海洋工程设备,支持海工机械零部件生产技术的提升,形成特色产品突出、配套完善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体系,提升我省特色海工辅助船产品档次,打造全国重点海洋工程船建造基地。实施一批海洋装备制造关键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延伸从装备设计、集成到设备制造、基础材料配套服务为一体的海洋装备制造产业链,实现重大装备技术产业化突破,推动海洋装备产业集群发展。

四、海水综合利用

组织实施较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工程,大力推广应用海水直流冷却和循环冷却技术以及海水源热泵、海水脱硫等新技术,推动海水淡化后浓缩海水的综合利用,优先解决海岛及沿海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作为锅炉补水等工业用水。大力发展电力、化工等行业应用海水直流冷却和循环冷却、海水农业利用及海水淡化等技术,加快建设一批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化基地,推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示范,支持平潭、厦门自主大型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关键装备制造技术研发和推广,打造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城市和示范岛。

五、邮轮游艇业

依托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建设,培育壮大本土邮轮公司,推动有实力的造船企业与国内外邮轮设计、建造企业进行合作,加快实现邮轮自主设计和建造,大力发展游艇动力设备、游艇附属设备、电子设备、室内器具、原材料和移运设备等。着力开发邮轮航线和旅游产品,延伸邮轮经济产业链,推进邮轮产业与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加快建立集游艇二手市场、游艇配件市场、游艇售后服务市场、游艇展示窗口于一体的游艇集散地,打造游艇交易中心。以滨海旅游区域、中心渔港和中心商务区为重点,培育游艇产业新业态,深化两岸及港澳邮轮游艇产业合作,加快发展福州、宁德、平潭、莆田游艇产业集群,打造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交易服务为一体的游艇产业基地。

专栏九海洋高新产业发展重点

加快开发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生物与医药。推动石狮海洋船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通讯设备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厦门(海沧)、福州、泉州(石狮)、漳州(诏安)等4个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研发生产基地。

第十二章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管理,完善资金要素保障,构筑技术要素支撑,吸收培养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扩大新兴产业国际国内合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政府政策扶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营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生态环境。

一、健全组织保障

制订“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跟踪分析,督促检查有关政策的实施和规划落实,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对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措施开展调查研究,进行论证评估,提出咨询建议。加强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定期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建立评价、评估和激励机制。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查看更多>节能环保行业查看更多>福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