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政策正文

预计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达到700亿 福建“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全文)

2016-05-23 14:22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环保节能环保行业福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六章推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突破整车设计、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推进充电设备的研发,跟踪研究燃料电池汽车及下一代新能源汽车,加快研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提高相关配套能力,提升品牌影响力。

一、整车

加强新能源汽车系统集成技术创新与应用,重点突破正向开发技术和车身轻量化技术,提升整车性能,努力降低制造成本,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新能源客车、轿车、物流车、运动型多功能乘用车等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产品。促进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新能源汽车融合发展,密切关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动态,开展新一代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汽车产品的研发,做好新产品技术储备。

二、动力电池

把握全球燃料电池技术加速商业化的新趋势,加强燃料电池基础材料与过程机理研究,推动高性能低成本燃料电池材料和系统关键部件研发。注重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实现锂离子电池技术升级,关键材料以高容量/高电压正级材料、高容量负极材料、高电压电解液、高熔点隔膜等新材料为取向,重点解决材料结构稳定性、热稳定性、性能衰减等问题,发展组分调节、结构控制、表面修饰和制备技术;单体电池以高容量/高电压正级材料的锂离子电池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解决电池功率特性、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等问题,发展电池设计、高负载电极、表面涂层电级等先进技术工艺;电池系统重点解决降成本、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等问题,发展电池系统模型设计方法、系统技术设计、电池箱体轻量化技术和SOC/SOH精确估算技术,开发高强度轻量化箱体结构、高性能热管理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布局新体系电池的研发,提升新一代动力电池新材料和关键技术的工程化研究能力和动力电池产品设计验证能力。

三、充电设备

按照“因地适宜、适度超前”原则,优先建设公共服务领域充电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居民区与单位停车位配建充电桩。加强检测认证、安全防护、与电网双向互动、电池梯次利用、无人值守自助式服务、桩群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突破一批高功率密度、高转换效率、高适用性、无线充电、移动充电等新型充换电技术及装备研发。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充电设备的智能化、集成化水平。执行国家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等标准,发展智能充电、柔性充电,促进充电终端的互联互通,实现充电网络一体化、智能化监控,保障电网安全、电池安全和操作安全。

四、驱动电机

加大驱动电机技术研发,增强驱动电机的可靠性、耐久性、适应性,推进驱动电机系统的永磁化和集成化,提升电机的效率、比功率、调速范围、可靠性和性价比,减少系统的重量和体积。联合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轮毂/轮边电机研发和产业化。加大驱动电机控制技术研发,推进控制技术智能化和数字化,最大程度用软件代替硬件,提升控制以及系统保护、故障监控、自诊断等功能。

五、电控系统和其他零部件

加快电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形成适用于纯电动、混合动力(含增程式)、燃料电池汽车的系列产品;不断提升产品性能,更好地满足整车控制的基本要求。大幅提升关键零部件技术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电控空调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以及电池回收再制造技术装备和试验检测装置。开发车身用和电池封装用轻量化新材料(如车用碳纤维、镁铝合金、铝合金等)。

专栏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重点

加大电池系统的技术研发,突破电池系统比能量、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降低制造成本;加大整车设计优化,突破正向设计、轻量化和整车集成技术。重点推进福建云度纯电动乘用车、金龙集团龙海新能源大中型客车基地、宁德时代新能源聚合物锂电池、诏安猛狮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等项目建设。

第七章加快发展生物与新医药产业

面向健康、农业、资源、环境等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重点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药物、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品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新品种,加快先进医疗器械、新型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环保型农用生物产品,加快发展生物农业,将生物经济打造成为继信息经济后的新经济形态。

一、生物技术药物

重点发展新型疫苗、诊断试剂、抗体药物、蛋白质及多肽药物等生物技术药。加快研制用于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新型疫苗产品以及用于重大传染病的诊断试剂。仿创一批专利到期的国际“重磅药物”,引进一批国内外领先技术水平的重量级新药及其高端生物制剂产品。着力开发重大疾病的疫苗(如艾滋病疫苗、结核病疫苗、疟疾疫苗)、结合疫苗、联合疫苗、抗肿瘤疫苗以及新型传染病(甲流、埃博拉、口蹄疫等)疫苗,重点研发针对持续感染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细胞型疫苗、多态性疫苗、重组基因疫苗,整合多种技术,控制关键环节,继续做强优势疫苗。

二、基因工程与干细胞

突破基因工程多肽技术、DNA重组技术和细胞重编程技术,重点发展需求量大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治疗药物。大力发展基因测序等精准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试剂和装备。大力发展以细胞治疗技术为重点的生物技术,开展各种细胞及功能细胞群关键制备技术研发,突破细胞存储技术瓶颈,建立临床应用级别、种类齐全的细胞库。开展以药品和化妆品为目标的关键技术研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开展基于细胞技术的组织工程技术研发,解决组织缺损与功能替代技术难题。大力发展细胞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建立重大疾病细胞治疗技术标准和临床方案,推动我省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技术产业化。

三、化学新药

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重大疾病和多发性疾病,加快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的研发及产业化,着力发展新型药物制剂、高端化学原料药。重点开发抗病毒、抗多药耐药菌、抗深部和多重真菌、抗耐药结核杆菌、抗其它微生物的新型抗感染药物,开发治疗高发性肿瘤疾病的毒副作用小、临床疗效高的靶向、高选择性抗肿瘤药及辅助用药。着力开发能解除抑郁、焦虑、失眠、精神分裂等精神性疾病、慢性神经性疼痛等疾病的药物以及新型免疫调节剂。

四、现代中药

加快名优中成药的剂型改造和二次创新、名医名方的产业化开发和优质中医保健产品开发,重点培育一批治疗效果确切、物质基础清楚、作用机理明确、使用安全性高、剂型先进的闽派特色中药。完善中药技术标准、疗效评价体系和安全用药保障体系;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建立闽产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库;大力发展以药效评价为导向的中药质量控制和有害物质检测技术,以及缓控释、透皮吸收及靶向给药等药物制剂新剂型新技术;优先发展用于治疗肿瘤、肝病、心脑血管病、抑郁症、流感等免疫功能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老年性疾病等的中成药,促进中药新药研发产业化。选育优良道地中药材品种,利用优良森林生态环境大力推广林下种植;大力发展天然活性单体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以及新药材、新药用部位、新有效成分的新药研发等创新药物研发技术;推进中药制药工艺参数在线检测和自动化控制、中药制药过程质量监控技术研发及应用。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查看更多>节能环保行业查看更多>福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