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政策正文

预计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达到700亿 福建“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全文)

2016-05-23 14:22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环保节能环保行业福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二信息产业发展重点

积极培育信息经济热点,加快推动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等15个领域与“互联网+”融合;实施物联网先行工程,推广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实施大数据产业先行工程,发挥云计算对数据资源的集聚作用。加快建设中海创(永泰)智慧科技园、福州市城市光网、中国电信福州分公司4G网络、“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漳州高新区众创城等项目。

五、智能电子应用与半导体照明产业

智能电子应用,深化智能电子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提升通信、仪器仪表、纺织机械、智能交通、视频监控、信息家电、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关键元器件及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重点发展高清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高端产品。提升工业控制的集成化、智能化水平。突破高档数控系统关键技术,加强机床电子功能部件研发与产业化。支持高功率密度、高性能电力电子装置和智能电网关键元器件的研究与开发。推动片式阻容感元器件、频率元器件、微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机电器件、绿色电池、微特电机、高密度印刷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等新型电子元器件研发与产业化。

半导体照明产业,围绕半导体照明工程,重点支持大功率芯片和器件、驱动电路及标准化模组、LED封装测试等关键器件与设备以及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蓝宝石衬底、高性能环氧树脂、高效荧光粉及透明荧光体等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积极推进LED产品的系统集成与集成应用。外延、芯片领域,重点推动龙头企业创新研发外延芯片光效达到250Lm/W以上,力争把我省的外延、芯片打造成世界一流的优势产业。外延领域加强对图形化衬底、同质衬底、复合衬底等的研发创新。芯片领域加快优化倒装结构、垂直结构芯片技术,开发芯片新结构,提高外量子效率,提升芯片性能。新技术芯片重点研究开发半导体红外、紫外、深紫外的外延、芯片新技术,推动实现产业化。封装领域,围绕产能扩充项目和创新技术、产品及创业团队建设,鼓励现有LED企业通过并购方式扩大规模;引导上下游产业对接,联合应对国际竞争,研发LED大功率COB集成封装、晶圆级封装、集成模块化封装和小间距LED封装技术。应用领域,着力发展中高端、个性化的灯具和照明系统设计和制造业;结合通信、传感、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手段,着重解决控制电路,实现LED照明智能化控制。创新研发光模块,着重解决光组件接口、驱动电源等问题,加快推进标准化。加快跨界合作和协同创新,推动农林牧渔业、医疗、健康、美容等特种照明、智慧照明和超越照明;推动小间距显示屏、高清和3D显示屏、小功率LED等产品在多领域的应用。

第五章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

引导和支持高端制造企业深入开展技术研发,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重点共性工艺瓶颈和关键基础零部件,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增材制造装备、高技术船舶,培育发展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装备、智能电网装备,建立高端装备开发制造体系,提升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发展水平。

一、智能制造装备

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化专用装备、自动高效生产线等高端设备以及高速精密重载轴承、高压液压元件、高承载传动件、高性能密封件、大型精密模具等高端关键零部件,推动基础装备、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技术提升,增强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大容量储能装置自主化、大容量储能技术及兆瓦级储能装置满足电网调峰需要,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瓶颈。着力加快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智能装备应用发展步伐,优先发展搬运、喷涂、雕刻、焊接等工业机器人。集中力量攻克工业机器人本体、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高性能控制器等核心共性技术,研发传感器和智能仪器仪表、试验设备、元器件及通用部件、机床功能部件等关键部件与装置。重点围绕纺织服装和制鞋、食品包装、能源、建材、冶金矿山、农业生产等产业装备改造提升需求,集成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发展具有分析、控制、执行功能的智能装备。

二、增材制造装备

以工业设计、个性化医疗器械、教育文化、汽车零部件加工、精密铸造、航空零部件等领域为重点,突破一批制约增材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重点突破3D打印材料研发、过程控制、数字化建模、后处理等环节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形材料、装备及核心器件。以高品质金属和光敏树脂等增材专用材料制备技术为重点,加快高温难熔材料、高强度材料、光电材料等功能材料以及相应的关键基础工艺和装备的自主研发。围绕增材制造材料研制与技术服务,推动实现网络技术与先进材料技术、数字制造技术的紧密结合。建立增材制造产业化应用示范基地,加快3D科技成果的推广使用。

三、高技术船舶

加快推行现代造船技术,推动重点企业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重点研发批量大、价位好、附加值高的新型船舶,做强做精汽车滚装船、海洋工程多用途工作船两大特种船型和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大力发展船用电气自动化系统制造,积极拓展特种货船、旅游客船、江海直达型船舶、内河快速船舶等新型船舶产品,发展壮大游艇制造业规模。鼓励和引导中小造船企业组织分段制造和舾装件专业化生产,提高船用起重机、舵机、锚绞机等船用甲板机械和舱室机械配套能力,支持船用钢板、船用电机、船用电缆、化工涂料等一批船用原材料和配套产品的发展。

四、轨道交通装备

重点开展为高速铁路客车、重载铁路货车、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等配套的轮轴轴承、传动齿轮箱、减振装置、牵引变流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大功率制动装置、供电高速开关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提高质量水平,满足整机配套需求。提高客运轨道交通装备的可靠性、舒适性、易维护性,加强城市轨交车辆系统集成技术研发,重点研发城市轨道牵引供电系统、运行控制系统及城市轨道专用磁轨制动装置等,完善成熟轨交车辆产品技术平台,形成多系列城市轨道车辆产品谱系,推动多样性发展。

五、航空装备

重点推进飞机维修及机场专用设备的发展,积极打造国际飞机零部件供应体系,提升对大型商用飞机、小型飞机及系统的维修能力。以大数据为核心,推动工单核销、内销模式、无纸化作业等联网监管改革,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和智能化的管理方式满足航空维修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在民用飞机及发动机工艺装备,机场及地面保障设备,航空元器件、零部件、大部件、航空维修、通航运营等环节的发展。积极培育发展民用飞机、航空设备及系统、航空维修及服务业等。鼓励民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应用,加快推进轻型动力系统、液压系统、燃油系统、雷达系统、环控系统、通讯系统、新型航空材料等的发展,实现中小型飞机整机制造技术的新突破。

专栏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重点

智能制造:全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探索人机协同的智能制造系统,重点支持中国机械科学总院海西(福建)分院、泉州“数控一代”等高端装备制造示范工程和基地发展,建设漳州智能车间、上杭重型矿用装备制造及矿山工程服务基地等项目。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查看更多>节能环保行业查看更多>福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