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会展正文

不断深化合作创新 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2016-06-12 08:35来源:中国环境报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保护供给侧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探索逐步开展

据了解,环境保护部已成立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根据《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目前环境保护部先行在环评、监测、环境执法、网站、应急五方面开展了大数据应用尝试。据詹志明介绍,这五方面大数据项目都已经过论证,进入招投标阶段。

程春明表示,在2015年整合15个业务系统基础上,今年要完成66个环境保护部业务系统的整合,让所有系统在环境保护部业务专网上“跑”起来。

除了自上而下地推动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部分基层环保机构也开始探索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路径。据四川省新津县环保局局长文雁介绍,目前新津县已经建成1个数据中心机房、4个工作运行模块、两个信息共享平台(外部公开平台、内部共享平台),累计录入有效数据12万余条。污染源数据库实现了“一图管控”,“互联网+”手段与网格化监管叠加实现了“一网联动”,实现了环境监管全覆盖,并配套开发了新津环保APP,要求乡镇实时更新,保证污染源数据动态更新。

机会稍纵即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程春明说,希望以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为契机,将环境信息化建设推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要切实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发挥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瞄准薄弱环节 加强风险控制

环境污染与安全责任的缺失,是我国环境风险管理体制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国环境风险防范工作正逐步展开。借鉴国际上成熟的风险管理经验,结合国情,推进和强化我国的环境风险管理工作尤为紧迫和重要。

有毒有害物质环境风险凸显

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提出了“有效控制环境风险”、“加强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和健康风险评估能力建设”等明确要求。这是对存在问题和工作重点的准确判断与把握。

在环境风险管理分论坛上,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主任凌江认为,从实际来看,有毒有害物质在我国造成的环境风险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一块短板。其原因主要在于对有毒有害物质控制不足,环境保护的着力点不平衡,对长期、累积的环境风险防范机制缺乏等。

凌江建议,我国有毒有害物质环境风险的控制,要从源头和排放两端来认识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对水、气和土壤这三类环境介质的影响,并开展风险识别和防控工作。具体工作包括:加强有毒有害物质识别评估体系、防控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危险废物执法监督、处置能力建设和做好相关制度改革完善,提出优先控制污染物清单并细化控制措施,对污染场地实施分级分类管理等。

只有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才能防患于未然。专家建议,从立法层面,应明确和规范各方责任。从制度层面,应有效约束和监督企业行为,制定行之有效的事故应急预案。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护和发展中找到平衡,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管理

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加强污染场地环境监管,环境保护部已颁布4个场地环境保护系列技术标准,分别涉及场地调查技术、监测技术、风险评估技术以及场地修复技术。这些技术标准对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估以及修复技术方案设计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但仍不足以解决我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过程中的技术标准缺失问题。

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姜林认为,这主要表现在3方面:一是缺乏对场地修复过程设计与实施、修复工程和修复效果验收、修复后土壤再利用,以及场地后期风险管理等场地环境管理流程的相关技术标准。二是风险评估方法不能满足复杂场地的评估需求。三是对于场地调查等关键环节,所提供的技术标准大多为原则性和程序性的基础核心标准,需要有操作层面的技术标准来支持其实施。

针对我国污染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姜林建议,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并结合我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技术标准发展现状,初步提出我国污染场地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框架。同时,结合我国污染场地技术管理中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今后重点开展的管理与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内容。

强化危险废物环境风险控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琪认为,危险废物的产生源广泛、性质复杂、产生量不均衡,因而其管理过程具有管理去向不确定和对环境影响程度不确定的特点。这些不确定的因素构成了危险废物的环境风险。

王琪建议,针对危险废物环境风险的各构成要素,需要在确定管理范围(危险废物鉴别)、危险废物去向追踪与确认,以及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和再生利用污染控制3方面开展工作,以确保危险废物环境风险的可控并且其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这些工作包括建立科学、合理的危险废物鉴别技术体系,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督管理体系,以及危险废物污染控制技术体系。

重视化学品环境风险管理

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一个可持续发展宣言和一份执行计划书,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人类将以对环境和健康影响最小的方式生产和使用化学品。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子健介绍,本世纪初,美国科学会发表了题为“21世纪毒性测试策略” 报告,并随后带动美国环保局牵头组织了“TOX21”研究计划。欧洲REACH指令的出台,进一步引导化学品安全性评估和风险管理成为国际社会环境与健康领域的主流任务。

王子建认为,在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部分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和食品安全事件基本上是由化学品引起。而国际社会对化学品越来越严格的管理必然会影响我国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进出口贸易。

他介绍,2011年科技部在863计划中设立“化学品风险管理与控制”重大项目,围绕化学品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核心技术展开研发,以期为未来的中国化学品环境管理提供技术储备和框架结构。

“化学品风险管理与控制”重大项目设立了9个课题,投入资金9700万元,围绕化学品环境危害的计算毒理学方法和模型工具、高通量和高内涵的毒理学机制和健康效应筛查技术、基于本土生物发展的生态毒性测试方法及标准、化学品环境暴露评估等管理技术,以及畜禽养殖业抗生素减量、皮革行业重点控制化学品减量和替代等关键技术和设备、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末端控制技术与设备等展开了系统研发,并选择南京化工园区作为项目成果的综合应用与示范。

原标题:不断深化合作创新 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文明查看更多>环境保护查看更多>供给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