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政策正文

四川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

2016-06-12 14:27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治理四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十六)健全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和节约制度。推动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耗强度双控制度,科学分解并下达各市能源消费总量目标和“十三五”节能目标任务。健全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加强节能监察。强化节能评估审查,将节能评估审查作为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增量的重要措施。优化电力生产运行方式,通过替代发电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发电资源,按机组能耗能效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实施差别电量计划。完善能源统计制度和节能标准体系,探索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建立增加森林、草原、湿地碳汇的有效机制。

(十七)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将集体和个人所有天然起源商品林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切实保护全省所有天然林。建立国家储备林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国有林场林区改革,健全以购买服务为主的国有林场公益林管护机制,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增加森林资源、改善生态和民生、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区新体制。健全集体林权制度,稳定承包权,拓展经营权能,推进以经济林木(果)权证、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和村级农民互助担保合作社为主的“两证一社”新型林权抵押贷款改革,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和流转制度。

(十八)完善草原保护制度。突出草原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建立草原公园。进一步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推进草原确权承包登记试点,依法明确草原权属,规范草原经营权流转。严格实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完善草原监测机制。深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全面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措施。大力开展天然草原退牧还草、草原鼠虫害防治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强退化草原、鼠荒地、沙化草地等治理力度。切实加强对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的监管,严格控制草原非牧使用。

(十九)完善湿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四川省湿地保护条例》,划定并守住湿地生态红线,逐步恢复退化湿地。制定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办法,将生态功能突出的典型湿地纳入省重要湿地名录。稳步扩大省级湿地生态补偿试点范围,探索建立省级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实行湿地分类管理,规范保护利用行为,建立湿地生态修复机制。将城镇规划区内湿地纳入城镇蓝线或绿线保护范围,规划建设城镇湿地公园。

(二十)完善地震灾区等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修复机制。加强项目组织和实施,建立以购买服务为主的生态建设成果管护机制,完善地震灾区等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修复机制和生态监测体系,加快推进川西藏区沙化土地、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及干旱半干旱地区等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探索具有营造林资质的业主参与生态修复政府购买服务。将暂不具备治理条件及因保护生态需要不宜开发利用的连片沙化土地划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立严格保护制度,强化封禁和管护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探索开发与治理相结合的防沙治沙新机制。

(二十一)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落实国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制度,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管理。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和矿山企业兼并重组,提高矿区企业集中度,鼓励规模化开发。进一步落实国家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等指标要求,落实鼓励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的经济政策。建立并实施我省矿山企业高效和综合利用信息公示制度,建立矿业权人“黑名单”制度。研究制定重要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的产业化扶持政策,完善和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制度。

(二十二)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研究建立资源产出率统计体系,逐步建立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制定资源分类回收利用标准,对复合包装物、电池、农膜等低值废弃物实行强制回收。推进农林废弃物处理资源化,进一步实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探索建立资源再生产品和原料推广使用制度。健全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制度,严格落实国家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有关要求。

六、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及生态补偿制度

(二十三)推进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提高我省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程度。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深化输配电价格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输配电价格形成机制,逐步放开公益性以外的发售电价格。进一步完善差别化电价政策,逐步推行燃煤电厂环境保护电价政策。深入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科学合理制定农业供水价格,促进节水增效。完善排污收费制度,推进差别化排污收费。推进建立乡村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完善污水、垃圾和危险废弃物处理收费政策。规范风景名胜区门票收入管理。风景名胜区内经营项目原则上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平竞争方式确定经营者。

(二十四)落实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严格限定划拨供地范围和协议出让土地范围,扩大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比例,减少非公益性项目用地划拨。改革完善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探索实行弹性出让年限及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工业用地供应制度。探索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逐步提高工业用地出让地价水平,逐步降低工业用地比例。健全地价形成机制和评估制度,完善土地等级价格体系,理顺与土地相关的出让金、租金和税费关系。探索通过土地承包经营、出租等方式,完善国有农用地有偿使用制度。

(二十五)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进一步完善我省矿业权出让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矿业规律的探矿权采矿权出让方式,原则上实行市场化出让,国有矿产资源出让收支纳入预算管理。按照国家政策,落实矿产资源国家权益金制度,调整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标准、矿产资源最低勘查投入标准。进一步完善矿业权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集中交易制度,实现与国家矿业权交易平台有效衔接。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文明查看更多>环境治理查看更多>四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