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农业土壤有机质的功能及生态系统服务问题。
对于农业来说,最重要的土壤功能应当是生物量生产(作物生产力),物质转化(养分和水分转化)和生物区系与活性的保持;与这些功能相对应,土壤的供应服务、调节服务和支撑服务,特别是对养分和水分的供应、对微生物区系和多样性的维持是土壤有机碳功能及服务的关键,而对于微生物区系和活性的作用更应是这种关键的核心。
高的微生物生物量、多样性及代谢活性(可概括为功能多样性)可以代表土壤微生物区系的活性(microbial activity),尽管不一定只是生物学活性。
土壤微生物利用土壤有机碳作为代谢基质,提供能量维持其生命活动,进行着元素转化和能量代谢。无疑,我们需要土壤中的有机碳、至少部分有机碳能满足养育一个高生物活性的微生物区系。
那么,当前十分关注的土壤碳固定及稳定与微生物活性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呢? 碳固定和稳定是否可以与微生物活性及功能项协调甚至耦合? 如果是,其土壤学过程和机理如何,应该如何表征? 这些便成为土壤固碳研究的新问题。
有机碳固定和稳定的土壤学认识进展。
早期认为,土壤碳固定和稳定首先是有机化学转化和稳定过程。传统的有机质分组可以解释土壤碳的稳定,大分子的木质素以及腐殖化的胡敏酸等化学稳定的有机碳被认为是有机碳固定和稳定的化学机制, 这可以通过化学氧化性分组(Labile Organic Carbon,LOC; Recalcitrant Organic Carbon,ROC)来表征。
后来,Six 等提出,有机碳固定的土壤机制在于大团聚体物理保护、与粉砂和黏粒颗粒的复合和生物化学稳定(形成惰性有机质)。Hassink提出的黏粒保护理论是对这种物理保护和矿质复合的特别扩展,相应于这些保护机制,土壤有机碳可以分出快库(未保护碳)、慢库(物理保护和粘粒复合碳)和惰性库(生物化学稳定的腐殖质碳)。DOC(溶解迁移的有机碳组分),POC(颗粒态的有机碳)和ROC(残渣态碳)等形态可以相对地解释这些碳库。
稍后,Mar鄄schner 等通过同位素标记的分解研究,指出分子结构对有机碳稳定的作用可能被高估,而只有在物理保护于团聚体或吸附结合于矿物表面才使进入土壤的有机碳稳定化。
存在于团聚体的物理保护碳,可能通过与矿物表面基团的化学结合,例如与氧化铁矿物表面的结合进一步稳定化,例如钙键结合的胡敏酸年龄明显小于非钙键合的腐殖酸(Mobile Humic Acids, MHA)。
从夏威仪火山灰土由森林改为草地和甘蔗田后有机质变化,认识到土壤中铁铝氧化物含量对尚存土壤有机碳水平的控制,从而支持了铁铝结合有机质的稳定化。
而Mikutta 等研究认为,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既被物理保护又被化学稳定,物理保护的有机碳在土壤中经受固有的化学转化和稳定作用,而化学稳定又可以分出被氧化物结合的稳定和化学转化为惰性有机质的稳定,只是目前对于物理保护和化学稳定种作用相对重要性还了解很少。
这种结合稳定可以通过钙键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和强酸提取的有机碳组分来对应分析讨论。Mikutta 等 的这一工作可能预示着化学结合稳定和转化为惰性有机质可能是碳固定和稳定的最终本质。可惜的是,这一工作没有得到更多关注。
Scht 等于2011 年在《自然》杂志发表了“Persistenc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s an ecosystemproperty冶的论文,通过对不同碳组分更新周期与土壤本体有机质更新周期资料的对比,进一步诠释和确立了土壤碳固定和稳定的机制,化学结构本身的控制作用可能并不是主要的或重要的稳定机制,而限制或降低土壤有机碳被(微生物)分解的可能性是重要的又是主要的土壤碳稳定机制,这更多地受
局地环境控制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影响。
因此,可以认为,土壤有机质的滞留稳定看来不是有机质分子属性问题,而是生态系统属性问题。而以Century 模型为代表的碳库模型显然都基于土壤碳库及其微生物分解特点,都未能与土壤的生态系统过程相联系,因而并不能令人满意地模拟土壤有机碳库动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主要是因为这些以有机质分解过程为基础的模型没有考虑到土壤有机碳的存在状态,因而不能联系到物理保、化学结合稳定和生物学稳定对有机质分解的控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在广袤的陕西大地,榆阳孟家湾犹如一颗镶嵌在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接壤处的璀璨明珠,在风沙草滩区与河川区交织的神奇地域,展现着广阔无垠的沙海风情。延伸至孟家湾金黄的沙漠深处,有一片“湛蓝海洋”,一道新能柔性支架与沙共舞,书写着沙漠绿洲的绚丽篇章。柔性支架助力改善荒漠化中国是荒漠化最严
8月15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公布《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方案》。根据方案,要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术语、分类、协同处理、环境评价、综合治理等综合通用标准的制修订,稳步推进农村不同类型卫生厕所、粪污处理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管护标准制定,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
1月30日,苏伊士集团发布其面向2027年及之后的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些目标围绕气候、生物多样性和社会责任三大支柱,共包含24项承诺。苏伊士通过开展水的循环管理以及固废资源管理业务,在解决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按照2022年9月提出的新企业发展战略,苏伊士决意迈出更大的步
2021年中国—东盟石油和化工国际合作论坛上,新加坡制造商总会能源与化学工业团组主席李雪民就石化业如何应对气候危机进行了线上分享。
伴随着土壤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土壤污染、退化问题愈发严重,严重限制了土地的生产力,由此土壤调理剂应运而生。合理使用土壤调理剂产品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补充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同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数量进行调整,从而改善土壤的障碍因子,使之可再次进行高质高效的农作物生产活动。但土壤调理剂的不合理施用会直接引起土壤退化加剧甚至产生二次污染,同时长期施用土壤调理剂也可能会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土壤的产能与品质下降,引发农产品安全等相关问题。
摘要:土壤健康评价需要对表征土壤生态系统服务的各项指标和功能进行评估。通常采用土壤质量指标(SQI)进行土壤质量评价,但由于这些土壤质量指标均针对特定的土壤功能进行,导致不同指标之间无法进行绝对值的比较。本文提出了一种土壤质量指标面积法,该方法基于雷达图的面积进行,将土壤化学属性、生
7月22日,吉林省梨树县。黑土剖面在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一个深1.2米的黑土剖面,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李保国站在上面、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东北地理所)研究员关义新站在下面,为前来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东北黑土相关情
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秦光蔚对报告中提到的“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深有感触。“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土壤类型繁多,土壤污染成因也千差万别,污染土壤修复工作面广量大、任务艰巨。”秦光蔚说,净土保卫战是
耕地是我国最重要的土地资源,也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随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提出,探索耕地保护监测监管体系建设,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和管理决策提供支撑的要求愈加迫切。耕地保
土壤生态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史就是解决生产实践和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历史。然而,从目前的文献来看,远不能适应生产发展和资源合理利用的要求。因此,针对当前的生产实践和生态环境问题,我们提出了当前应优先考虑和发展的主要研究领域。01名、特、优农产品的最佳土壤生态环境研究土壤生态学的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小学语文课本上有这样的一段话,至今仍难以忘记:“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但有美丽的草原,还有浩瀚的大海、广阔的平原、连绵的群山、现代化的都市……”幼年时的家国自豪感,久久地随着这一段文字烙印在我们的心中。然而,随着一个30多年前所未有的时代变革,如今已过而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等12部门联合印发《湖北省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计划“十四五”期间,甲烷排放统计核算、监测监管、政策激励及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建立,甲烷资源化利用和排放控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种植业、养殖业单位农产品甲烷排放强度稳中有降,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持续
近日,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美丽吉林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内容提到,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和制度建设。深入实施甲烷排放控制行动及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举措
5月23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美丽吉林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其中提到,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环保产业,围绕新能源装备制造、智能电网、氢能等重点领域,积极引进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新动能。同时,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鼓励工业企业、园区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余能利用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美丽吉林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并发出通知。文件提出,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体现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具有吉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
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美丽吉林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分三阶段推进美丽吉林建设,加强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巩固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并始终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强化流域“三水统筹”系统治理,全力提升优良水体比例,稳定消除劣五类水体,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率先实现全域“无废城
为推进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浙江省杭州市园林绿化部门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行业标准、确立分级处理方式、研发新型设备、联合科研团队等方式,开创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模式。据介绍,杭州市园林绿化部门采用新设备,将废弃树枝、树叶、草屑粉碎后进行堆肥,回填到树木下方和绿地中,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7月18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发布关于印发《北京市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推进煤改清洁能源供暖技术应用,“十四五”期间具备条件的剩余山区村庄基本完成农村地区冬季取暖清洁能源改造工作。开展地源热泵供暖
7月18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推进煤改清洁能源供暖技术应用,“十四五”期间具备条件的剩余山区村庄基本完成农村地区冬季取暖清洁能源改造工作。开展地源热泵供暖、光伏微电网应用、太阳能光热蓄能增温等技术的示范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发布《北京市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提高农田土壤固碳能力,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促进农业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全市“双碳”战略顺利实施贡献农业农村力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力支撑。北京市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为贯彻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90%是通过土壤固碳,土壤固碳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土壤碳库是陆地最主要的碳库,提高农田有机质(碳)含量不仅可以提升耕地质量,还是一种缓解气候变化的固碳方式,因此通过适当的农业管理措施,农业土壤可以发挥较大的固
近日,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农研中心)帮助浙江省松阳县完成首单茶园碳汇交易。经过核算,松阳李山头村3278亩茶园过去两年累计产生1416吨碳汇,以五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中能国华(重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五万元的茶园碳汇,比起工业类碳汇来说其金额不大,小额碳汇如何实现交易?作为浙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