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乡村遭遇“垃圾围村”困扰 如何能根治“污染下乡”?

2016-07-04 13:22来源:桂林生活网作者:周绍瑜关键词:生活垃圾垃圾填埋场垃圾处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3年,黎伦钧调到葡萄镇。他发现,这里的垃圾量也在增长。以往位于西岭村的垃圾填埋场,占地约15亩,经过10多年的填埋,已经容纳不下新的垃圾。

据住建部测算,目前,我国农村约有6.5亿常住人口,仅生活垃圾如果按每人每日产生0.5公斤计算,一年可产生约1.1亿吨垃圾,但其中有0.7亿吨未作任何处理。

以前说是垃圾“围城”,如今可以说,乡镇、农村已经在生活垃圾中“沦陷”。

据住建部统计,截至2013年末,全国58.8万个行政村中,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和非无害化处理的仅占37%,全国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只有11%。同期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5%,其中无害化处理率达89%。


在拉麻生活垃圾填埋场,铲车正在将垃圾堆高。

垃圾“围村”根源

事实上,垃圾处理的问题不仅困扰着桂林的乡镇,也是令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头疼的问题。乡镇、农村的垃圾为何会激增?在村民和基层官员中都有着类似的疑惑。

在一些基层环保官员看来,乡镇、农村垃圾的激增,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着密切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同样紧随大潮进入消费社会,垃圾的内容和数量相比过去已经发生巨变。

“现在乡镇、农村地区的百姓,他们所消费的产品几乎与城市没有差别。”黎伦钧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乡村地区百姓的消费生活发生了史无前例的革命:消费品种类繁多,不断推陈出新。一次性用品、智能电子产品在带给人们便利生活的同时,其短暂的使用周期也制造了大量的垃圾;繁多的商品还带来大量包装物,它们以更快的速度完成从商品到垃圾的转变;而在“电器下乡”过程中,更多的商品销售到农民手里,这样的刺激消费也意味着同步刺激“丢弃”。

黎伦钧说,这些被丢弃的垃圾,并不一定是因为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是基于人们更新换代的需求,于是垃圾产生的速度也在加快。

石涌良则认为,以前的垃圾很少,一方面是因为物质匮乏,能用的都尽量派上用场,丢弃的东西很少,而且往往能处理成农家肥。如今,农村群众的消费种类跟城市差不多,产生大量的塑料垃圾,人们根本无法处理。比如,以前无论城乡,人们买菜购物通常都是自带竹篮装东西,或是用草绳捆扎、用报纸包装,而现在大家跟城里人一样,都变成用一个又一个的塑料袋提着回家,然后就将塑料袋丢弃。此外,一次性饭盒、筷子以及一次性纸杯等同样出现在农村,产生大量垃圾也就不奇怪了。

“每逢过年,居民丢弃的一些衣物、鞋子、沙发等,有的还是崭新的。要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这样的物件大家都舍不得丢的,垃圾当然相对会少。”石涌良说。

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乡村相对低下的垃圾管理和处理水平,这也是导致垃圾“围村”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下,桂林的各县城以及一些大乡镇,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仍是填埋,在垃圾场的选址以及处理成本方面,基层政府确实面临重重困境。

原标题:乡村遭遇“垃圾围村”困扰 如何能根治“污染下乡”?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活垃圾查看更多>垃圾填埋场查看更多>垃圾处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