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政策正文

甘肃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4—2020年)(附重点工程)

2016-07-14 10:40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节能环保生态保护甘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面临形势

在诸多有利因素的推动下,经过多年实践,甘肃生态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制约、人口增长和经济规模扩张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影响,加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资源开发依赖程度强,生态环境的压力持续增加,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环境承载力有限的情况下,面对实现中央“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目标,全省生态保护与建设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和挑战。从治理难度和区域上看,生态保护和治理难度越来越大,区域上更为分散。从生态演变特性和阶段特征看,全省生态演变总体上依然呈现“面上向好、局点恶化、博弈相持、尚未扭转”的特点,生态问题“边治理、边发生”、“已治理、又复发”的现象存在,生态恶化的形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态依旧脆弱的特质没有改变,生态保护与建设“持久战”的局面还将延续。特别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地退化、自然灾害等生态问题,仍然是制约甘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瓶颈”,全省生态保护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甘肃是少林省份,林地面积居全国第12位、森林面积居全国第18位、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27位。全省天然林资源主要分布在白龙江、洮河、小陇山、祁连山、子午岭等林区,区域有林地占全省有林地面积在70%以上。全省森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为86.79立方米,人工林仅35.93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9.79立方米/公顷)和世界平均水平(128.3立方米/公顷)。林分结构不合理,中幼林比例高。

——草地退化较为普遍。甘肃草原平均超载率仍然较高,中度以上明显退化的草原面积接近50%。受多重因素影响,全省草原生态“局部好转,总体恶化”的趋势依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全省90%的可利用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退化草原面积达1468万公顷,鼠虫害发生面积573万公顷,草地沙化、盐碱化现象仍较严重,草场退化导致生态功能弱化,生态系统趋向脆弱。

——土地沙化问题突出。目前,全省沙化土地面积1192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8%,其中中度以上沙化土地面积比例超过95%。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河西地区,仅河西风沙线长度就有1600公里。全省8市(州)24个县(市、区)有125.73万公顷耕地、454.74万公顷草地、417.92万公顷林地受到荒漠化和沙化威胁,河西地区有4370公里灌渠受到风沙威胁、256公里经常被流沙淤积或掩埋。土地沙化问题已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向人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发出了严峻挑战。

——湿地功能退化。湿地开垦、泥沙淤积、水电开发、污染加剧等造成部分地区自然湿地面积缩减,河湖生态退化、湿地景观丧失、生物多样性衰退、湿地生态功能下降。湿地过度利用、盐碱化加剧、生物侵害处于高发态势。甘南高原湿地面积萎缩,水源涵养和调蓄功能有所下降。河西内陆河干旱荒漠地区湿地面积减少,部分干涸,生态功能减退。

——农田生态面临诸多威胁。长期重用地、轻养地,重化肥、轻有机肥,对耕地保护不够,过度开发利用导致耕地地力退化,质量有逐年下降趋势。同时,不当的耕地利用方式也引起自然灾害频发,造成水土流失加剧。部分灌区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农药、化肥、地膜等大量施用以及工业“三废”等日益成为产生耕地污染的新因素。河西农田防护林退化严重,功能下降。农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生态功能降低。

——城市人居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全省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人口增加、规模扩大还不相适应。全省城市绿化面积总量不足,大多数城市生态脆弱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城市绿化苗木基地建设滞后,绿化投入成本较全国平均水平偏高。部分城市山体、河流、湿地等面临高强度的开发建设,导致自然植物群落破坏严重,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萎缩,城市人居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压力。

——水土流失形势依旧严峻。甘肃省有水土流失面积28.13万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初步治理的面积仅7.18万平方公里,还有75%、近20.95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亟需整治。黄土高原长度在1公里以上的沟道达5万多条,泾河上游1.1万平方公里的多沙粗沙区,渭河、泾河等重点支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普遍较低。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减弱,生产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条件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发展。水土流失还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全省水库淤积总量达4.65亿立方米,占总库容的21.4%,致使防洪压力加大。

——生态灾害多发。甘肃是泥石流、滑坡、洪涝、冰雹、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高发区,全省14个市(州)均有地质灾害分布,危害范围广、程度重,其中仅长江流域就有1.2万处滑坡体和6千多条泥石流沟道直接威胁400多万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给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和制约。

当前,甘肃正处于黄金发展期、难得机遇期、政策叠加期和奋力爬坡期,也是生态问题的凸显期,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任务艰巨。全省又处在建设全国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和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特别是随着《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甘肃“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规划》和《甘肃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等重大生态规划的相继获批,我省生态保护与建设事业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重大政策利好,为我们做好全省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的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环境。

第二章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及目标

一、规划依据

(1)《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

(4)《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落实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14〕1528号);

(6)《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

(7)《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环保查看更多>生态保护查看更多>甘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