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杭州巧用三招治水 河道退污焕新颜

2016-08-11 13:56来源:钱江晚报作者:孙晶晶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治理黑臭河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生态治理,是不少河道由黑臭变美常做的“手术”。生态治理有十八般武艺,招数用对了,“见招拆招”的效果才最好。

今年,杭州拱墅区河道治理首次采用“片区”这个理念,对康桥、祥符西、上塘南等三个片区11条河道进行整体生态治理,工程预计8月中旬全面完工。

三个片区河道特点不同,治理手段自然也不一样——康桥片区用的是食藻虫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技术、上塘南片区采用了生物载体挂膜技术,而祥符片区利用的则是沉水植物种植床等技术。

听着很晕吗?杭州市区河道监管中心的工作人员说,拱墅这三个片区水域所采用的技术,正是杭州市区河道生态治理的缩影。

目前,杭州市区河道用得比较多的“治水招”为底泥处理、曝气增氧、生物膜技术、生态浮岛等举措,他们会根据每条河的不同特点,将其中几招相互结合打出“组合拳”,以期达到最佳的治水效果。

招数一:

投放食藻虫,吃掉水中的藻类

主角 食藻虫:这是一种低等甲壳浮游动物,比米粒还要小。这么多治水招数中,食藻虫虽说是以“小”取胜,但它却是蓝藻、绿藻的“天敌”,专吃漂浮在水面的蓝藻、绿藻,让阳光更多地投射进河底,促进沉水植被的生长,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

康桥片区由九曲港、北马桥港、石前港、界河、康桥河和吴家墩河这6条河道组成,总长6.6千米,水域面积约14万平方米,是三个片区中河道数量最多,水域面积最广的。这次拱墅区为它定制的“手术方案”,用的就是食藻虫。

其实这个招数,杭州的麦庙港、百尺溇河和后横港等河道之前都用过。

比如后横港,之前因为水体的流动性比较小,总是被富营养化问题困扰,整条河看上去绿莹莹的,到了高温天,还会爆发蓝藻。可是如今脱胎换骨,不但水质达到Ⅲ类,而且河水清透,靠的就是这种小虫。

据拱墅区的河道监管中心介绍,食藻虫这种生态治理技术,不是每条河道都适用。它需要相对封闭的水域,靠食藻虫消除富营养化水体的蓝绿藻。而康桥片区这样的水域就适合,这里有闸门控制水位,就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水域。

“另外,食藻虫的投放时段也很有讲究。像前段时间的高温天,就不适合。需要避高温,尽量挑清晨或夜间时段投放,提高它的存活率。”

招数二:

“人工水草”,专“吃”水中有机物

主角 “水草”:拱墅区的河道监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种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河里“种”上大量的人工水草,这些“水草”实际上是微生物附着的“家”。

“这些附着了微生物的人工水草,长度50-100米不等,它们就如同一个个小型的污水处理厂。河水流过它们,水中有机物就会被这些微生物吃掉,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上塘南片区由红建河、姚家坝两条河道组成,这里东连上塘河、西接运河,南边就是胜利河美食街。这个河道片区就如同一个过水通道,上塘河的河水经过这条通道,大部分就会进入运河。

原标题:家门口的河道变清了原来杭州用了这三招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河道治理查看更多>生态治理查看更多>黑臭河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