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政策正文

《对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若干认识》(全文)

2016-09-18 09:53来源:给水排水微信关键词:海绵城市水环境水资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下,规划设计城市绿地类建设项目时,应注意:

a.发挥雨洪调蓄作用绿地中植物的选择应关注植物内在的生态习性以及立地条件(光照、土壤、水分)的契合度,符合园林植物种植及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要求。通过合理设置绿地下沉深度和溢流口高度,改良土壤、增强土壤渗透性能,配置适宜的乡土植物和耐水湿植物,从而发挥绿地最佳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

b.合理设置预处理设施。径流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可采用初期雨水弃流、沉淀、截污等预处理措施,在雨水径流进入绿地前截流净化部分污染物。

c.充分利用多功能调蓄设施调控雨水径流。有条件地区可布局湿塘、雨水湿地等海绵设施,调蓄超标降雨。

3)城市竖向规划

城市竖向规划应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年均降雨量及地面排水方式等因素合理确定,并与防洪、排涝规划相协调。

a.明确排水分区的主要坡向、坡度范围。

b.通过竖向分析确定各个排水分区主要控制点高程、场地高程、坡向和坡度范围,并明确地面排水方式和路径。

c.识别出城市的低洼区、潜在湿地区域。

d.提出竖向规划优化设计策略;以减少土方量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宜优先划定为水生态敏感区,列入禁建区或限建区进行管控。

e.识别出易涝节点,对道路控制点高程进行优化设计。衔接超标雨水通道系统的规划设计。

f.统筹城市涉水设施的竖向。

4)城市排水防涝规划

城市排水防涝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在满足《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等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应明确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a.明确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与指标。通过对排水系统总体评估、内涝风险评估等,明确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中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并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进行衔接。

b.确定径流污染控制目标及防治方式。应通过评估、分析径流污染对城市水环境污染的贡献率,根据城市水环境的要求,结合悬浮物(SS)等径流污染物控制要求确定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同时明确径流污染控制方式并合理选择海绵设施。

c.明确雨水资源化利用目标及方式。应根据水资源条件及雨水回用需求,确定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总量、用途、方式和设施。

d.源头海绵设施应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或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共同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源头径流减排雨水系统对雨水径流的渗滞、调蓄、净化等作用。

e.优化海绵设施的平面布局与竖向控制。应利用城市绿地、广场、道路等公共开放空间,在满足各类用地主导功能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海绵设施。

f.结合易涝点分析、排水管网竖向规划和雨水回用,进行雨水调蓄规划布点及规模设置,并协调好各市政设施的地下空间使用。

原标题:给水排水 |对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若干认识(全文)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水环境查看更多>水资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