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市场正文

【专家】中国环境修复的产业化及健康发展初步建议

2016-10-18 10:02来源:青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关键词:环境修复土十条土壤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3 环境修复产业发展的资金渠道狭窄

预计近两年,土壤修复产业的市场规模会有相对较大规模的增长,然而,我们能够清晰预测到的大块资金来源仅包括如下方面:1)国家土壤专项资金的投入,这部分2016年大约90亿元,主要用于示范性农田和工业场地修复、全国土壤环境调查以及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等。2)东部一些省市目前产业淘汰和升级过程中,一些原有工业聚集区或园区的整体拆迁和土地再开发,其中有政府主导和配套补贴的产业升级和转移类,这部分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上海、北京等发达省份;还有一些是二线省市的高污染行业聚集区搬迁,这部分以产业名录和强力淘汰为主,土地污染问题相对更加突出,主要集中在湖南、广西、云南等资源依托面临枯竭和能耗污染重的地区。3)房地产驱动的土地再开发安全利用场地修复类,这部分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省会级城市为主的区域,目前看尚未出现快速萎缩的迹象。4)国家颁布政策要求土地污染状况调查和强化管理体系的投资,目前正处于酝酿阶段,国家和省级的方案及技术规范还在制定中,只有极少数地方开展了一些探索性工作。5)针对园区工业环境控制和土地污染预警管理等方面探索型工作,虽然在“土十条”以及湖北、吉林、广东、上海等省市的政策文件中已经做了较为明确的权责规定,但从环境监管和企业大众的意识看,真正落地仍需时日。

虽然环保、农业、国土和住建等部门都在积极推进这些项目的设计和落实,但由于底数不清、基础薄弱、技术瓶颈和管理机制缺失等,这些环境修复类项目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预计这四部分资金加起来,今年能够落地的资金不超过100亿元。如何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资金和案例作为杠杆,有效撬动中国环境修复这个大市场,是摆在每一位从业者面前需要权衡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抉择课题。

3

促进环境修复产业化和合理化健康发展的建议

3.1 打通环境修复产业化瓶颈和约束条件

环境修复技术的验证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修复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必须在国家或地方环境监管部门严格监管和测试的条件下,成熟后再商业推广和大规模应用。例如美国的超级基金项目,除治理最严重的土地污染场地外,实际上就起到了很好的新技术示范和验证,在EPA的全程参与、可行性验证和环境监管的综合平台下发挥作用,并有效推动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中国之前的863、科技部门的修复示范项目等,都缺少环保部门以及监管支撑机构的验证和有效跟踪和监管,这大大限制了技术从小试到中试再到示范工程和大规模商业推广的产业孵化链条形成机制。修复行业本身缺少创新机制、土地污染发现和责任机制不清、修复过程缺乏监管和约束条件,也许这就是行业技术需求度低,专业的国产化修复技术设备几乎没有市场生存空间的主要原因。环境监管部门必须切入环境修复新技术、新设备的创新评估和检验,才能高效筛选实用技术,严格降低和防控二次污染,确保环境修复工程正的净环境效益最大。只有监管部门详细掌握了修复技术的适用性和综合效益评价,才有可能构建基于有效监管机制和综合环境效益最佳的技术推荐、许可和促进机制。

3.2 合理化调整环境修复产业组分的权重比例

环境修复产业与水、气的源头治理产业最大的区别就是修复涉及的污染问题个异性强,虽然环境修复产业在技术和设备层面具有一定的共性需求,但环境修复的方案和过程控制需要更精细化和严格特性要求,并且环境调查评估与控制修复各个环节需要环境监管部门的全过程把关,污染土地修复与再开发的顺利推进需要多方协作和高效的交流沟通机制。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原位修复技术,更是要求场地修复从可行性研究到修复方案评审,再到修复工程方案编制以及过程中的优化调整的精细化管理把控,才能有效解决环境修复的过程控制、目标值设定以及修复现场方量的确认都需要实验室小试、现场中试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调整以保障修复活动的净环境效益最大的问题。由于环境修复的各异性强和风险管理的精细化、全过程监管沟通特征,在欧美国家的修复产业中一般都是环境咨询机构和产业处于产业金字塔的最顶端,占据至少三分之一强的产业比重并有效切入到环境修复施工和检测等硬工程领域;而精细化的全过程监控监管要求也有效带动了环境检测和污染物有效性/形态变化监测等子产业的壮大,环境修复工程实施的份额一般占50%或以下的产业比重并受到咨询和监管机构的有效指导和约束(图2右)。在中国,环境修复产业的发展情况呈现出倒立三角形(图2左),项目总包公司一般占绝对优势并在行业中具有最大的话语权,一些地方的环境修复项目由大型施工公司把控并免费提供前期的方案编制和技术指导,检测、咨询机构以及专业分包公司的生存发展环境相对受到挤压和限制。产生这一状况的原因可能与中国环境修复产业发展尚不成熟,没有全过程精细化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精准化资金投入和分配机制有关。而有效的控制产业中不合理资源配置机制以及“劣币驱逐良币”等问题,需要行业自律和监管部门的疏导以及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的优化。

原标题:【专家重磅】中国环境修复的产业化及健康发展初步建议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修复查看更多>土十条查看更多>土壤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