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工业废水评论正文

工业废水治理 真实的市场与真实的竞争

2016-10-31 13:57来源:环保产业杂志关键词:环保产业工业废水治理环境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城市资金投入量Top 10

如图7所示,在工业废水治理方面投入最多的十大城市或是本身工业废水排放量较大,或是为废水再生利用而对出水水质要求较高(如北京)。这些城市占全国投入总量的15%,是工业废水治理的积极分子。

蓄势待发的三大市场机遇

在水务市场上位列第⼀一梯队的某企业有位发言人曾向笔者感慨:“中国的神奇之处在于,政府一个小小的示意,就可能引发某个市场风向的变动,甚至是某个新兴市场的崛起。”愚以为这句话对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的工业废水治理来说,尤其受用。必须承认的是,这种现象的背后祸福相倚,是以整体趋势的确定性对赌前进道路上的不确定性,但市场的魅力正在于此——不是小心翼翼的“Me Too”(我也是)战略;也不是因噎废食。

不复存在的达标排放率

据本刊从环保部得到的消息,从“十二五”开始,国家将不再统计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量,自然也不再有达标排放率。于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即2010年的那个数字就成了前有古人,后无来者。当时公布的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接近96%,比五年前提高了五个百分点还多。据环保部透露,以往为了获得这方面的有关数字,他们每年都要铺展大量人力,对污染物占全国总量80-90%的工业企业进行调查统计,2010年纳入的企业数达到了11.3万。

在向环保部致敬的同时,人们仍然忍不住好奇:光彩夺目的达标排放率和不堪入目的工业污染何以形成如此鲜明的对照?难道仅仅是达标排放率以外的4%和未被纳入统计范畴的10-20%在做怪吗?仔细想来,原因不外如下四点:

第一, 天网恢恢,疏而必漏。2009年我国城镇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500万以上的)工业企业总数超过43.3万,比11.3万多了整整32万。若是去掉这个财务量限制,则结果数不胜数。如此庞大的企业群体,无论对于统计还是监管来说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死角必定存在。

第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排污那些事儿,是不以大小论“英雄”的,即便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式工厂,污染能力也未必比大型企业逊色,甚至可能更脏更毒。然而无论是非政府组织公开污染信息,还是政府部门展开污染调查,都惯于大处着手,小处闭眼,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不完全事实。

第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国的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其行为方式存在已久,而且早已摸索出应对上层建筑的多套策略,弄虚作假者大有人在。相较之下,我国实践工业废水治理的时间则短得多,再加上国家环保总局2008年刚刚升部,老兵新将的局面非常棘手,“上任三把火”到了企业层面很可能已经是强弩之末。

第四,城乡有别,污染无界。我国国情决定了很多行政指令和政策推动都是先城市,后乡村,比如自来水普及率,比如污水处理率,而工业废水治理后知后行,自然也不例外。这些分清主次矛盾,逐个攻破的策略无可厚非,不过农村那些不入法眼的小煤窑、小矿厂之类积少成多,给水环境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容小觑。

综上所述,可以想见目前看似接近饱和的工业废水市场在挤掉水分后依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就像芝诺的知识圈理论.一样,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已知的越多,圆圈也就越大,未知的也就越多。同理,上到政府,下到企业在工业废水治理方面暴露的问题越多,需要的解决方案也就越多,市场机遇也就越大。

神秘莫测的再生利用率

公共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曾经表示,中国治污的短板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而是动机。即便对国外的各种标准有样学样,在企业缺乏动机的情况下,履行也就成了空话。通常情况下,经济或者财务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最为直接,因此,当企业在这些压力下——比如水价——主动采取节水措施时,行动就最为彻底,效果也最为显著。可以说,再生水超越了治污的被动性,是工业废水治理的最高级表现形式,一举两得。

而且工业废水再生利用的发展态势直接决定了超滤膜,反渗透膜和MBR在这个层面的市场前景。据膜工业协会秘书长刘宪秋分析,我国膜市场有70%属于工程,30%属于产品,而后者的应用有90%在再生水和海水淡化领域。在当前海水淡化项目数量尚属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想像市政和工业再生水对膜市场的拉动力量。另有估算称我国当前膜市场总量为200亿元人民币。不过目前尚没有确切数字来表示我国工业废水的再生利用率水平,只能通过以下两组数据来侧面观察其发展情况。

有关数据显示,2006至2010年间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量以年均36.9%的速率增长,再生利用率年均增长2.5个百分点(2008年受到绿色奥运等刺激作用,属异常因子)。如图8所示,2010年超过33.7亿吨,相应地,当年的污水再生利用率超过10.8%。而据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主任万育生介绍,工业在我国再生水应用中占比30%。

延伸阅读:

水污染治理行业骨干企业及上市企业情况分析

原标题:工业废水治理,真实的市场与真实的竞争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产业查看更多>工业废水治理查看更多>环境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