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建筑垃圾处置项目投产后“无米下锅” 谁该为建筑垃圾买单?

2016-11-03 10:03来源:北京日报作者:孙杰关键词: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谁该为建筑垃圾买单?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等重大工程的推进,北京建筑垃圾产生量还将迎来新一轮增长。据预测,“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建筑垃圾产生量仍将维持高位,2020年预计达到5200万吨,年增量约为300万吨左右。

“处理建筑垃圾利润太薄,一吨才两三块钱的利润。这还是在设备少出问题的情况下,搞不好就会赔钱。”西红门建筑垃圾处置公司负责人说,目前只能靠出售成品骨料平衡盈利。

由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具备社会公益性质,且利润微薄,仅靠市场无形之手显然很难推动。刘思慧建议,应尽快参照国家针对循环经济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在土地优惠、资金补助、税收减免、信贷支持、电力优先等层面出台可操作的具体方案,促成已规划多年的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建成投产、形成产能。

王维平则给出了另一条解决办法,对建筑垃圾进行平台化管理。即通过前期评估测算所有建筑商可能产生的建筑垃圾数量,建筑商需把垃圾处理费先交到平台账户,才能获得开工证,然后再由平台指派相关企业运输和处理这些建筑垃圾。

原标题:北京一年产生约4000万吨建筑垃圾,再生处理比例仅5% 建筑垃圾何时变废为宝?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建筑垃圾查看更多>建筑垃圾处理查看更多>建筑垃圾资源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