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技术正文

【干货】接触氧化菌的培养、驯化及其发生的问题分析

2016-11-10 11:13来源:环保零距离关键词:污水处理活性污泥生物接触氧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d)驯化阶段的技术控制

培养和驯化在很多时候并不能把它们分开,大多时候是一边驯化一边培养,此阶段要控制溶解氧、污泥负荷、pH值和温度。微生物、废水和溶解氧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此阶段的作用就是给微生物足够而不过量的溶解氧和食物,使其迅速增长,溶解氧可控制在2-4mg/L。每4小时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COD:应每天测一次,可在一天中多取几个水样,摸清污水COD浓度排放规律,并做好记录。

pH:应每4-6小时测定一次并做好记录。pH对驯化阶段的生物系统影响很大,进水pH值不宜低于6.5。短时间的低于6.5的废水进入接触氧化池是可行的,但应注意观察其变化正常运行以控制pH值在6.5-8.5之间。

营养物质:细菌微生物的生长离不开营养物质。所谓的营养物质指为微生物所氧化、分解利用的那些物质,也就是废水中的各类有机污染物质。当细菌微生物所需有机污染物质不足时必须投加营养物质,所需营养物质按C:N:P=100:5:1进行投加。计算方法如下;COD=1000mg/L,Q=6000m³/d,BOD5÷COD =0.5.尿素含氮量为0.46,磷酸二氢钾含磷百份之百。

则尿素投加量为6000×1000÷1000×0.5×5÷100÷0.46=326公斤每天,磷量为把5、0.46改1,重新计算即可。

污泥负荷:应每天计算。它是控制污泥系统的重要指标,并根据负荷调整进水量。一般以SV30达到30%作为控制指标。

培养驯化的感官控制:在培养驯化过程中应观察接触氧化池内污泥的性状变化情况。如当活性污泥发黑时很可能是由于溶解氧不足造成的,而污泥凝聚性不好可能是由于负荷过大引起的,应在操作中掌握一些直观而简单的判断,并找到相关性。

5接触氧化池的运行管理

在曝气池中,根据处理BOD5效率和出水水质的要求,无论采用哪种运行方式,进行工艺控制时都需要考虑污泥负荷,污泥龄及污泥浓度等几项重要的参数,调整污泥负荷率必须结合污泥的凝聚沉淀性能,考虑避开0.5-1.5kgBOD5/mlSS.d这一污泥沉淀性能差,且易产生污泥膨胀的负荷区域进行。

由于污泥龄是新增污泥在曝气池中平均停留的天数,并说明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组成,世代时间长于污泥龄的微生物不能在系统中繁殖,所以污水在除磷和脱氮处理时,必须考虑消化一定温度下,污泥增长率所决定的泥龄,用污泥龄直接控制剩余污泥排放量,从而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污泥浓度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活性污泥工艺的安全性,污泥浓度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在有机负荷一定的情况下,曝气时间相对短,在曝气时间一定的情况下,负荷率就低,另外,污泥浓度与需氧量成正比,非常高的污泥浓度,会使氧的吸收率下降,还由于回流污泥量的增高,加上水质的特性污泥指数较高容易发生污泥膨胀,所以,污泥浓度尝试宜控制在2000-3000 mg/L。

活性污泥法氧的最大需要量出现在污水与污泥开始混合的曝气池首端,所以保证出水处所需要的溶解氧值,就可满足进水处的需氧量。完全混合式曝气池,全池溶解氧是均匀的,而我们采用推流式曝气池进水口处溶解氧比较低,而出水口处溶解氧高,所以必须调整曝气池阀门的进气量以保证溶解氧浓度范围在2-4 mg/L之间。

污泥沉降比和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能反映曝气池正常运行的污泥量。沉降比一般控制在20%-30%之间,污泥浓度则按运行方式不同也有一定的范围,当低于这些限度时少排泥,高于这个限度时多排泥。

曝气池正常运行,活性污泥成絮状结构,棕黄色,无异臭,吸附沉降性能良好,沉降时有明显的泥水分界线,镜检可见菌胶团生长好,指示生物有固着型纤毛、如钟虫、循纤虫、盖枝虫等居多,并有少量丝状菌和其他生物。测试和计算反映污泥特性的项目有污泥沉降比,混合液污泥浓度、溶解氧以及污泥容积指数等。沉降比和混合液污泥浓度可反映污泥膨胀等异常现象。需氧量是微生物代谢的函数。溶解氧低,妨碍正常的代谢过程又容易造成污泥发生反硝化,过高既增加运行费用又加速有机物的氧化而促使污泥过氧化。污泥指数则可反映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性能。污泥指数过低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多,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污泥指数过高说明污泥难于沉降分离即将膨胀或已经膨胀。正常运行时沉降比为20%-30%,溶解氧为2-4 mg/L,污泥指数为80-120 mg/L。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水温在20℃-30℃时,净化效果最好。水温在15℃-20℃时,产生丝状菌性膨胀的微生物之一浮游球衣菌增殖最快,如此时池内溶解氧低,曝气池内丝状菌将大量繁殖,导致污泥膨胀,所以此时应加大曝气量,或降低进水量,以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污泥浓度,使需氧量减少并增加营养物。

延伸阅读:

请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高盐有机废水

原标题:接触氧化菌的培养、驯化及其发生的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水处理查看更多>活性污泥查看更多>生物接触氧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