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政策正文

宁夏生态保护与建设“十三五”规划(全文)

2016-11-15 13:39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宁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五)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

继续实施全区封育禁牧,采取退牧还草、人工种草、草场改良、舍饲养殖等措施,加快中部荒漠草原防沙治沙区、南部黄土丘陵水土保持区草原治理力度,逐步建立健康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开展草原确权承包登记,实现草原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规范草原经营权流转。建立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全区80%的可利用草原划为基本草原,确保基本草原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在划定区域内设立保护标志。制定完善的草原保护利用规划。落实和完善国家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加强禁牧封育、沙化草原修复、草原病虫鼠害防治、人工草场建设研究。实施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等制度,有条件的地方逐步进行划区轮牧试点。加强对草原征用使用审核审批的监管,严格控制草原非牧使用。严禁破坏草原生态环境的开发建设活动。禁止开荒、采砂、滥捕滥采野生动植物,保证草场资源永续利用。到2020年,完成人工种草1000万亩,天然草原改良1000万亩,草原围栏2400万亩。

专栏8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重点工程

1、封山禁牧。坚持长期禁牧工作不动摇,合理制定草原利用规划,使草原生态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2、草原保护。建立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完成盐池县、灵武市、红寺堡区、沙坡头区、中宁县、同心县、海原县、原州区、彭阳县共9个县(市、区)的基本草原划定。到2020年将全区草原80%划为基本草原,纳入保护范围。

3、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贯彻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完善草原确权工作。促进草原生态自然恢复,遏制草原沙化退化趋势。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行舍饲圈养,提高畜牧业经营水平,提高农牧民收入,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良性发展。

4、退牧还草。通过草原围栏和退化草原补播改良,配套实施人工饲草地和舍饲棚圈建设,加快推进禁牧、休牧,恢复天然草原生态和生物多样性。

5、人工种草。扩大优质牧草种植,开发利用柠条等优质饲用灌木,优质饲草生产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

6、草原沙化治理。采取围栏封育、草场改良、舍饲圈养、人工种草等措施,治理沙化草原。

(六)保护和修复荒漠生态系统。

构筑“贺兰山—沙坡头、惠农—盐池”生态走廊,抵御腾格里沙漠东侵和毛乌素沙地扩展。加快中部干旱带毛乌素沙地治理力度,加大腾格里沙漠边缘林地保护力度。全力推进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为全国乃至世界防沙治沙提供治沙示范模式和可借鉴的经验。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制度,对暂不具备治理条件的连片沙化土地划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对不具备治理条件的连片沙漠实施封禁保护。加强封禁和管护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沙化土地治理,增加植被,探索、完善、创新防沙治沙和沙产业发展模式、经营机制和政策措施,合理发展沙产业。严禁各类破坏沙区植被的开发活动,禁止区域内开垦、采砂、取土、滥捕滥采野生动植物,确保沙区资源及生态环境安全。建设一批沙漠公园和宁夏防沙治沙技术交流平台,积极与丝绸沿线国家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修复合作机制”,筹办丝绸之路生态修复论坛、沙坡头国际沙漠旅游论坛,重点在主要阿拉伯国家建设中阿国际防沙治沙综合治理区。到2020年,完成修复荒漠化和沙化土地500万亩。

专栏9荒漠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

1、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工程。实施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项目,以保护优先,采取飞、封、造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原生植被的保护。发展沙生植物种植及加工、沙漠光伏发电、沙漠旅游等沙产业。

2、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项目。强化自然修复,划定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域,加强封禁管护设施和封禁监测监管能力建设,减少人为干扰。

3、建设沙漠公园。以沙漠景观为主体,以保护荒漠生态、合理利用沙漠资源为目的,在保证沙漠景观资源质量、生态环境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条件下,发挥自然和人文资源及其环境要素对旅游者吸引力,合理开展公众游憩休闲、科学、文化、宣传和教育等活动的设施建设。

4、建立防沙治沙技术交流平台。加强防沙治沙技术学院基础设施、学科建设,推进中阿防沙治沙技术交流。建成中国防沙治沙馆。推广中卫沙坡头“五带一体”铁路防风固沙、干草原沙地盐池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绿洲腹部流动沙产业工程开发治理、毛乌苏沙地草方格固沙综合治理等成熟治沙技术模式,力争每年与海外开展防沙治沙技术合作。

(七)保护和恢复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

构建“黄河宁夏段、清水河”生态走廊。建设“黄河金岸”生态长廊。科学划定黄河生态保护区,明确管制要求,依托湿地,规划建设滨河公园、城市郊野公园等。建设黄河景观生态工程,构筑“黄河金岸”文化景观生态长廊。建设清水河生态走廊,加强清水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加快清水河、苦水河河道治理,提高防洪能力。建立湿地保护制度。将我区分布在黄河宁夏段、清水河、艾依河两侧和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沿线的所有湿地纳入保护范围,禁止擅自征占用国家和自治区重要湿地和湿地自然保护区。确定各类湿地功能,规范保护利用行为,建立湿地和河湖生态修复机制。以黄河流域湿地保护网络《吴忠宣言》(2014年,国家林业局在吴忠召开了以黄河流域湿地为保护目标的湿地会议,发表了《吴忠宣言》)为契机,加强沿黄湿地保护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河流与湖泊湿地调蓄洪水、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功能,促进湿地生态系统修复。重点优化沿黄湖泊湿地功能,提升湿地管理水平。以现有湖泊湿地格局为基础,系统整合和连通河湖体系,发挥蓄水、防洪、供水、排水、水景观、净化水质、生物多样性支撑等多项功能,打造“黄河金岸”生态旅游线和生态景观线。严禁有损湿地主导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生态种养殖、生态旅游等活动不能破坏湿地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保护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开展宁夏湿地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制定全区湿地产权实施方案。启动全国退耕还湿宁夏试点工作。到2020年,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处、自治区级湿地公园3处。湿地公园数量达到19处,全区湿地面积稳定在310万亩,使全区65%以上湿地及银川平原百万亩水稻田人工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专栏10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重点工程

1、湿地保护与恢复。划定湿地保护红线,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重点区域湿地恢复与保护,扩大湿地生态补偿范围,完善湿地保护体系。逐步引导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优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恢复湿地功能。

2、重要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黄河宁夏段、清水河、苦水河沿岸河湖湿地保护,开展内源污染整治,推进区域水生态修复。

3、启动国家级湿地确权试点。制定《全区湿地产权登记实施方案》,完成全区湿地权属调查、登记、颁证等7项工作,切实清查湿地面积、保护现状,建设湿地信息应用平台,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实现湿地确权试点工作新突破。

4、启动全国退耕还湿宁夏试点工作。国家"十三五"期间启动实施包括宁夏在内的11个省区退耕还湿试点工作。我区计划对非在册耕地和非第二轮土地承包地的黄河滩涂湿地和低产盐碱地实施退耕还湿。

(八)保护和改良农田生态系统。

以北部引黄灌区和中部扬黄灌区农田生态系统为重点,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灌区高效节水改造,加大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完善田间灌排工程,建立健全灌溉管理制度,配套科学的农艺措施,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质量和农田生态功能。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提高新增耕地等级,统筹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加强农田生态保护,加大退化污染农田改良和修复力度。开展沃土行动,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加强土壤盐渍化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重金属污染治理。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加快配套建设畜禽规模养殖场粪便污水处理、利用设施。加强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制定农用地膜回收制度、农业面源污染评价制度、农用化学物质使用技术标准和规程,加快推进化肥、农药、农膜减量化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完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制度。培育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市场主体,建立农业面源防治的标准和制度。到2020年,全区农作物化肥及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规模畜禽养殖场(区)75%以上实现配套建设废弃物贮存处理利用设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当季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900万亩,耕地质量提升综合技术示范推广达到70万亩,旱作节水示范面积达到12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150万亩,恢复改善耕地110万亩。

专栏11保护和治理农田生态重点工程

1、测土配方施肥。在全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免费为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积极开展成品配方肥农企合作整建制推广应用。

2、耕地质量提升。围绕主要粮食作物开展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及盐碱耕地改良综合配套技术、机械深松深耕、土壤调理剂应用、水稻机械收获高留茬还田等耕地质量提升综合技术示范工程。

3、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示范。以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为核心,大面积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建立稳定的抗旱生产技术体系。

4、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实施好中宁县、青铜峡市、永宁县、贺兰县、平罗县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土地平整、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免耕播种等项目。

5、银北百万亩盐碱地治理。建立健全以排水工程为主线,灌排畅通的农田水利设施,调控并降低地下水位,实施以“以水治盐、农艺改良、综合配套”为基础,坚持水利、土壤、农业、生物、化学措施相结合的改良方法,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机械深翻深松、测土配方等综合技术,改良土壤结构与脱盐相结合,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6、灌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以农田退水、畜禽养殖废弃物、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和农膜回收为重点,逐步治理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7、水稻田湿地保护。合理保护银川平原百万亩水稻田湿地,充分发挥其地下水补给、稻田人工湿地和全区粮食安全的作用。

8、保护性耕作。推广免耕少耕及病虫草害综合控制技术,实施保护性耕作,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农田保土蓄水能力。

9、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建设3个循环农业示范县,50个示范乡镇;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95%;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使用效率提高5个百分点,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保护查看更多>生态环境查看更多>宁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