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雾霾突袭23城拉响“红警” 如何防止“心肺之患”?

2016-12-19 11:17来源:北京日报关键词:雾霾重污染天气城市大气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合力阻霾 多省市联动减排

针对这次空气重污染过程,环保部在14日晚就提前函告北京、天津、河北等六个省市,提示各地及时预警,实施区域联动,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北京和天津还进一步强化了联动执法,15日提前启动了首次京津两地机动车超标排放联合执法试点。

天津市机动车排污检控中心副主任殷江表示,联合执法主要在北京通州永乐店宗检站和天津的武清北出口处展开,重点检查京津两地交界处的过境重型柴油车,这是机动车排放治理的重点。

记者在河南省安阳市了解到,当地冶炼、铸造、石料加工等相关企业已经全部实施错峰生产,企业停产期间供电将被切断,以确保停产限产措施得到切实落实。同时,当地政府还设立了驻厂监督员,对工业企业进行24小时监督。截至目前,安阳市共排查涉气污染工业企业1372家,其中停产企业893家,限产企业172家。

在河北省邢台市,当地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德龙钢铁有限公司的烧结机已提前停止生产,确保达到“红警”减排50%的目标,目前企业正利用停产间隙进行检修和环保设施更新。

山西10市也启动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对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施工工地、燃煤锅炉和机动车等实施调控措施,其中太原、晋中两市为红色预警并限号出行。

紧急督查 仍存在违法排污

环保部于15日紧急派出13个督查组对23个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情况进行督查,于16日全部到位。根据污染源自动监控异常数据与卫星遥感监测热点区域,督查组开展现场督查,重点督查各地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落实情况,严查企业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

督查发现,各地均按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开展应对工作,派出督导组赴现场督导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应急减排措施。但督查同时发现部分企业、工地未严格落实停产停工要求,还存在露天焚烧治理不到位、土小企业违法排污等问题,各督查组已督促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依法严肃处理,尽快落实整改要求。

环保部表示,将加大督查力度,严格督促各地政府落实应对措施,严厉打击顶风作案的违法排污行为,尽最大努力减轻重污染天气影响,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治理

“霾影重重”如何突围?

今年7月,中国工程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冬季,京津冀两次应急减排措施使得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了17%和20%-25%,在重污染天气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地降低了区域大气污染排放量。

有关专家表示,应急预警可以在极端气象条件下“减缓重污染恶化”,但是要想打赢雾霾治理这场持久战,根本问题还是在于“减排”。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处处长李昆生说,目前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约570万辆,年排放污染物总量约50万吨,在PM2.5本地污染贡献中,机动车排放贡献比例占比最高,可以达到30%以上,非采暖季可达到40%以上。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邓小文介绍说,为了削减燃煤污染排放,天津市实施了锅炉煤改气、散煤治理、煤炭清洁化利用等一系列手段。今年前三季度,二氧化硫的浓度同比下降了32.1%。去年还提前淘汰了20万辆黄标车。

但是未来挑战仍然十分严峻,2015年河北省就已经完成了全省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但“傻大笨粗”的产业和能源结构仍未根本上改变,不少城市仍面临“工业围城”的困局。石家庄仅市区周边就有6家电厂、10多家供热站,一年的煤炭消耗量达1800万至2000万吨,虽然都已达到了超低排放标准,但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很大。

今年6月,环保部与京津冀三省市联合印发了《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年-2017年)》,部署了农村散煤清洁化、强化“高架源”监管等11项强化措施进一步强化污染源的治理。北京市环保局局长方力表示,减排并无国际现成经验,需要继续坚持“减煤、控车、调整工业”的战略方向,利用多种手段综合整治,要久久为功、不遗余力。

河南省新乡市环保局副局长唐金江说,要彻底战胜雾霾赢得胜利,最根本的是要推动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升级,这就要求各地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贯穿到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要靠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凝心聚力,推动整个社会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冯银厂、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邓小文等专家也认为,从近些年治理雾霾的实践看,雾霾的治本之策还是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快调整和优化不合理的产业和能源结构,不断降低地区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此外,据环保部2013年以来的监测数据分析表明,秋冬季重污染期间,京津冀中南部区域多个城市经常同时出现重污染。专家认为,单个城市采取应对措施难以达到治污控霾的效果,区域联防联控也成当务之急。

“区域联防联控,虽然不能马上把重污染消除,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染程度。”中国环科院研究员柴发合说,这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比较重,如果不采取区域联防联控的形式,很难把大面积、高强度污染降下来。

延伸阅读:

“大雾锁城”之下 霾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

原标题:6省市全力阻霾 污染程度较预测减弱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雾霾查看更多>重污染天气查看更多>城市大气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