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政策正文

广州市环境保护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附工程项目)

2016-12-20 09:00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脱硫脱硝超低排放大气污染防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七、推进区域联防联控

(一)推进环境保护多边区域合作。

充分利用现有广东省、珠三角、广佛肇等环境保护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参与跨界水体污染防治、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区域合作。合作建立跨境污染信息共享机制、污染源鉴别机制、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和突发污染事故联合应急机制。积极参与构建排污权交易区域市场机制。

(二)加强双边合作,紧密开展城市间一对一环境保护重点合作。

加强与佛山市在西江引水水源、顺德水道等饮用水源地保护,西南涌等跨界河涌治理以及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合作。加强与清远市在北江水源、花都九曲河上游、伯公坳水库等方面的合作。加强与惠州市在东江北干流上游区域水源保护等方面的合作。加强与东莞市在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东江北干流饮用水源保护等方面的合作。加强与中山市在南沙西部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环境保护合作等。

第五章重点工程

“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重点工程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环境质量改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生态保护与建设、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环境风险防范、核与辐射污染防治、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详见附表1至附表9。

第六章实施保障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广州市及各区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规划实施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采取强有力措施,以实施环保规划为契机,从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入手,大力推进规划实施,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环境质量改善。建立各区之间、市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推进环保规划过程中所遇到的重大问题,高效、协同、有序推进规划实施。市环保部门牵头组织协调规划实施,监督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和措施,评估和考核规划实施情况。

第二节分解落实任务

广州市及各区有关牵头部门要按照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和要求,组织制定具体的规划实施方案,明确落实责任和完成进度。各区要将相关规划的任务和要求纳入辖区的“十三五”环保规划,落实具体的重点工作和工程项目,对规划所列的项目优先安排,列入年度重点建设投资项目,落实经费。

第三节强化考核评估

一、加强规划实施评估考核

建立规划实施情况年度调度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的评估和考核制度,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考核,把主要任务和目标纳入政府政绩考核和环保责任考核,分年度对分解落实的各项任务和目标纳入政府政绩考核和环境保护目标任务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各区和市有关部门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并向社会公布。2018年和2020年底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规划目标任务进行科学调整,评估结果作为考核依据并向社会及时公布。

二、完善规划实施监督机制

畅通监督渠道,发挥行政监察、组织人事、统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完善政府向人大、政协的报告和沟通机制。发挥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作用,积极开展公众评价。加强规划宣传,增强公众对规划的认知、认可和认同,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第四节完善制度建设

强化环保宏观决策研究,大力推进规划、政策及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注重多规合一,根据《广州市“多规合一”工作方案》完善规划衔接协调机制,形成环保规划与各规划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协调机制。创新环保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环境综合管理、环境法治、污染防治、健全市场、政府履职、社会共治、区域联防等机制。

第五节加强资金保障

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要坚持多渠道投入环保资金,建立有效环保投入机制。一是拓宽环保资金投入渠道,切实增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将环境保护资金列入预算。二是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和优惠措施推进社会多元主体投资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深化节能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三是加强环境项目资金的监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对资金使用的追踪检查和审计监督,强化绩效评价,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保证建设资金正常运转,切实发挥效益。

第六节强化科技保障

一、推广示范适用技术

在清洁生产、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与废弃物资源化等方面,推广示范适用技术,积极开发、引进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环境保护项目,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二、攻关研发前瞻技术

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实施环保技术攻关,整合科技资源,通过相关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加快研发重点行业废水深度处理、饮用水微量有毒污染物处理、地下水污染修复、危险化学品事故和水上溢油应急处置等技术,加强灰霾、臭氧的形成机理、来源解析、迁移规律和监测预警等研究,开展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研究,开展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推广土壤稳定化固化、物理化学修复、超富集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联合修复技术,引进易推广、成本低、效果好的适用技术技术和管理经验。

三、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完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支持系统,建立环境技术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环保专家的作用。

延伸阅读:

中国环保产业政策一览及发展前景分析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脱硫脱硝查看更多>超低排放查看更多>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