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作为“三农”问题观察员,笔者前不久随同有关部门深入山区调研时,目睹一些关停倒闭的废弃铁矿厂,由于生态修复工程没有及时跟进,导致周边狼藉一片、荒芜凄凉,尾矿污染处理更是面貌依旧,基本成了“生态撂荒”地带。尤其是正在生产的采石场、石灰窑,扬尘漫天飞舞,遇到大风波及数公里,覆盖了大面积良田农作物,直接危及着农业生产和人身健康安全,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山区并不罕见。农民群众把这些制造空气污染的“黑色工厂”称之为“人造雾霾”。
据了解,盘踞在山区一带的“黑色工厂”,大都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随着山区“开发热”陆续兴建的。企业设备简陋、工艺落后、管理粗放、安全设施不健全,可以维持生产即可。有的还证照不全、违规作业,导致事故频发,而且生产的铁矿石、铁精粉和石灰质量也经常不达标。由于“黑色工厂”私挖滥采,与国营矿山争夺资源的现象较为突出。因为企业利润丰厚、廉价雇佣的民工来自五湖四海,所以,这些“黑色工厂”的少数老板缺乏安全意识和生态意识,习惯奉行“只顾埋头抓生产、不重视治理污染”的经营理念,使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留于“纸上谈兵”。近年来,有很多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够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精心科学规划,组织合理开发,兴办“绿色企业”,大搞山区植树绿化,加快农民致富步伐,使山区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明显改观。然而,一些被依法依规勒令关停的污染企业,他们虽然“人”走了,但“庙”还在,留下了许多伤痕累累的“生态撂荒”地带。对此,全国各地已经引起高度重视。例如,河北省唐山市近年来坚持综合治理矿山污染,采取釜底抽薪的硬性手段:“谁污染、谁治理”,不能拍拍屁股就走人,留下污染无人问津。对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不完善、不达标的实行一追到底;对废弃矿山实行“绿色还貌”治理;对400多个遍布燕山一带的采石场,全部进行果断整治,对没有安装环保除尘设备和肆意乱排放的吊销营业执照,或坚决予以取缔;对安全生产搞得好、生态环保达标的企业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企业失于监管或监管不到位的有关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和严厉追责。上述办法效果不错,各地不妨借鉴。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尤其是废弃矿山,包括尾矿的污染治理,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安全工程”和“幸福工程”,对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加快精准脱贫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首先实施科学规划,防止盲目开发。在保护山区矿产资源的前提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坚决遏制私挖滥采、破坏山体植被的“掠夺性”开发。兴办矿山企业必须搞好规划设计,把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纳入开发的总体发展规划。对生态工程不配套、环评手续不健全、擅自违规生产的一律叫停。地方各级领导要破除“长官意志”和“地方保护主义”,让那些“经济要发展、污染难避免”的惯性思维彻底扫地出门,用“绿色发展”引领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新潮流。
要强化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监管力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形式,完善监管机制体系,依法引导矿山企业自觉承担治污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激发企业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要增加对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有效投入,注重工程质量、生态效益和生态考核。对生态工程搞得好的单位,要落实资金倾斜政策,增加专项补贴额度,把钱花在刀刃上,坚决纠正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资金投入撒“胡椒面”的现象。要强化审计监督工作,确保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资金专款专用,防止挪作他用。
地方政府要加大行政推动力度,主动出面协调林业、国土、安监、纪检、工商、公安、园林等部门,深入矿山企业和周边地区,搞好实地调研,摸清底数,明确责任企业和责任部门,对矿山生态修复实施综合治理“大包干”,不能撒手不管、谁都不管,使矿山特别是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不能长期处于“撂荒地带”。对不履职尽责的企业和相关部门,要敢于亮剑;对“管企勾结”、充当黑色企业“保护伞”的要严加惩处,斩断“黑色利益链”。要强化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营造良好的矿山开发和建设环境,致富百姓、造福人类。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可运用市场机制,盘活社会资本,用于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使打造绿色矿山形成常态化、永久性。
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法治观念和安全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让“五大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让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落地生根。要一丝不苟地落实矿山安全法,百年大计、安全第一,坚持依法管理矿山企业和文明生产。在山区开发建设中,坚持“生态为先”的科学理念,把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与精准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防止不惜牺牲生态资源来换取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尤其是对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要严格按规划设计要求,坚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做到开发一片、修复一片,绿化一片、美化一片,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生态功能,把废弃矿山装点成美丽的“生态家园”!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当哈萨克斯坦的雪山融水与成都都江堰的岷江清流在数字大屏上同频闪烁,一场跨越丝路的绿色对话正在上演……近日,四川省邀请中亚国家优秀大学生开启访川之旅,由26名中亚优秀大学生组成的“丝路生态观察团”6月30日下午受邀走进中国铁工投资集团运营的成都市都江堰蒲阳污水处理厂。全流程透明:污水变
6月27日,宁夏自治区林草局草原和湿地管理处组织召开了《宁夏光伏生态协同发展创新实证基地研究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评审会。会议邀请自治区林草局、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宁夏大学林业与草业学院7名专家对《方案》进行了评审,宁夏草原工作站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本次
6月30日,江苏自然资源环境厅发布《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076号建议的答复》。其中提到,发展海洋蓝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下一步将通过持续深化蓝碳交易、加强碳汇认购司法适用研究协同推动江苏省蓝碳司法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全文如下: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076号建议的
6月26日,大唐八宿益青300MW光伏项目在海拔4400米的西藏八宿县益青乡羊达村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建设阶段,为西藏昌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绿色动能。该项目由大唐玉曲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约9.8亿元,规划装机容量300MW,厂址位于八宿县益青乡境内,总规划用地面积约5364.02
日前,安阳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安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到2027年底,安阳市“无废城市”制度、市场、技术、监管体系基本完善,主要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初显;安阳市固体废物智慧监管信息平台上线运营,实现五大领域固体废物
今天是2025年“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是“碳路先锋、绿动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石油油气田企业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作为项目选址的刚性约束,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生产经营设施有序退出,积极实施生态修复。截至目前,油气田
近日,随着最后一组光伏组件完成并网调试,由山东电建一公司承建的华电宜川100兆瓦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全容量并网,为陕西省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力。作为陕西省“十四五”能源结构调整重点工程,该项目采用“光伏+林业”复合开发模式,通过板上发电、板下育林、林间经济的立体开发,以创新设计的
2025年10月30日-11月1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崧泽大道333号展会规模:25000平方米主办单位:联合国人居署上海市住房与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执行单位:东浩兰生会展集团上海现代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东浩兰生会展集团上海建智展览有限公司一、总体情况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以下简称城博会)作为“世界城市日
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天平上,国网江苏电力工程咨询公司于太湖之上的拆塔行动,是一次极具勇气与智慧的探索,它精准地找到了两者的平衡点,奏响了一曲生态与发展和谐共生的动人乐章。太湖,这颗江南明珠,曾因污染而蒙尘,蓝藻肆虐、臭气熏天,“生产湖”的过度开发让其生态不堪重负。但随着综合整治
6月22日,甘肃省通报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情况。甘肃省通报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情况2023年11月22日至12月22日,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甘肃省开展了第三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2024年2月28日向我省反馈了督察意见,并将督察发现的5件生态环境损害责
盛夏时节,在扎鲁特旗乌力吉木仁苏木,随着施工现场机械轰鸣,扎鲁特旗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扎鲁特旗坚决落实“五大任务”和“六个行动”取得重大进展,对促进地区资源优势转化、清洁能源大范围消纳、打赢“三北”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由内蒙古电投新
6月24日,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发布《关于规范光伏发电项目用地备案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文件指出,引导光伏发电项目合理布局。项目选址应当避让耕地、生态保护红线、历史文化保护线、特殊自然景观价值和文化标识区域、公益林、天然林地、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等;涉及自然保
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印发实施后的首批督察。各督察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开展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既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衔接、区域协调、机制建设等流域性、整体性、共性问题,也注重结
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环土壤〔2024〕80号),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起草了《浙江省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浙江省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为加强土壤污染源头
5月23日,陕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文琪在集团总部会见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倪真一行。陕煤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袁广金参加座谈。张文琪介绍了陕煤集团产业布局及生产经营情况。他表示,陕煤集团深入践行“四种经营理念”,统筹推进成本管控、亏损企业治理、严控非生产性开支及项目
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推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公开征求《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推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为进一步构建党委和政府领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科技支撑、社
日前,江西发改委发布2025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2025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安排544项,总投资1473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857亿元。其中,建成投产项目159项,续建项目212项,新开工项目168项,预备项目5项,涵盖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生态环保项目46个。北极星汇总环保项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焦煤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建泽表示,煤炭行业要在推进“零碳矿山”建设上下功夫、闯新路、做示范,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据了解,近年来,在国家“零碳园区”政策带动下,部分省份和煤炭企
2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5年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根据通知显示,内蒙古将坚定不移完成“五大任务”实施方案中明确的2025年目标任务。坚决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印发《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推进美丽内蒙古建设规划纲要》,加快推进自治区防沙治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近日下达2025年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出,全力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统筹能源生产供应和能力储备,继续做好煤炭供应保障和天然气增储上产,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推动煤炭矿区总体规划批复,力争国家新核准煤矿项目3000万吨以上,全年煤炭
1月14日,张家界市对外公开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整改方案》列出了35个问题清单,逐一明确整改实施主体、验收单位、整改目标、整改时限和整改措施,确定了整改时间表和路线图,2025年底前完成整改30个,2026年底前完成整改2个,2027年底前全部整改到位。《整改方案》提出6项整改措
12月5日,承德县建龙100MW“林光储能+矿山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光伏电池组件三期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企业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要点》,制定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八大类共22项重点工作任务,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要点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现“十四五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顺利完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来之不易的新成效。这是记者从16日至17日召开的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2022年,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国新增25个城市纳入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支持范围,累计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评价技术方案》《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评价指导方案》《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评价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方案》(以下分别简称《技术方案》《指导方案》《质控方案》),组织沿黄9省区生态环境厅召开技术交流会,全面
尊敬的各位行业同仁、专家代表:鉴于近期新冠疫情波及多个省市疫情形势仍未明朗,秉持对社会、全体嘉宾、合作伙伴负责的态度,经审慎研究决定,原定于2022年5月30-31日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土壤修复及油泥治理峰会”将延期至2022年8月(具体时间待定)举办,地点不变。感谢各位参会代表长
4月6日,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了一批典型案例,其中涉及到矿山无序开采的有两例,包括河北承德兴隆县非法采矿和内蒙古巴彦淖尔乌拉特前旗铁矿等开采中违法违规问题突出。记者通过梳理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典型案例发现,多地矿山开采违法行为乱象丛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无证开
受疫情影响,原定于2022年4月7-8日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土壤修复及油泥治理峰会”将延期至2022年5月30-31日举办,地点不变。2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将用四年时间查明查清全国土壤质量、形状及利用状况,建成土
在“双碳”发展目标、“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推动下,结合国家土壤污染防治任务,以及融资环境的持续改善,土壤修复及油泥治理行业将在“十四五”时期迎来关键的发展机遇期。与此同时,随着相关政策完善、技术升级以及行业标准细化,土壤修复及油泥治理相关工艺技术要求也将越发严格,行业壁垒也将明显提
2022第二届中国国际土壤修复及油泥治理峰会(SRS2022)将于4月7-8日在山东济南举行,为业界同仁搭建一个了解最新政策标准、交流新技术新产品、分享实战项目管理经验、拓展新业务的平台。
2021年9月,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黄金)发现,其下属河北金厂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厂峪矿业公司)以采空区治理之名,长期违法露天开采,生态破坏严重。
作为京津冀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治理的主战场,河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截至2020年底,河北省修复绿化责任主体灭失露天矿山迹地3705处、24.89万亩。许多过去千疮百孔的山体,如今重“披”绿装。
6月5日,值此第50个“世界环境日”之际,中科鼎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鼎实”)十余名环保博士走进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小学,用生动的环保故事,有趣的环保知识,用心用智的引导孩子们,播撒环保理念,携手行动,共建美丽中国。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