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政策正文

广东惠州环保十三五规划 完成VOCs重点企业废气治理(全文)

2017-02-09 09:19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VOCs治理VOCs在线监测LDAR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强化环境监管,维护公众权益。

一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实施了网格化执法管理,实行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2013年以来共依法立案处罚环境违法行为4908宗,处罚1.53亿元。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我市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5宗,查封扣押案件49宗,限产停产案件19宗,移送行政拘留案件7宗,移送涉嫌污染环境犯罪案件56宗。二是加强危险废物管理。严格实施联单管理制度,2013年以来共安全处置工业危险废物79.5万吨、医疗废物1.26万吨,危险废物处理率100%。加强了核废弃物处置工作,共收贮了2枚放射源,收贮率100%,无发生任何等级的核事故应急事件。三是加强监测监控。按要求完成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东江干流惠州段、西枝江等主要河流及湖库、近岸海域、市区环境空气、声环境质量等监测工作,每年获取监测数据50万个以上,全面掌握全市环境动态。四是加强环境应急管理。修编了突发环境事件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管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处置应急征用和补偿等规范性文件,编制了《惠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制定了《惠州市较大、重大环境风险源名录》,设立了环境应急专家库,妥善处理环境突发事件18宗,全市未发生重大环境安全事故。

(四)加强环保调控,严格环保准入。

落实总量指标前置审核制度,实行建设项目“等量置换”和“减量置换”,对不符合环保要求项目一律不批;实施流域、区域、行业“三大限批”,对东江、西枝江沿岸、淡水河、潼湖流域实行水污染型项目限批,对定点园区外的电镀、印染、化工等重污染行业实行行业限批,对未完成污染整治任务、减排任务、存在重大环境问题的区域实行区域限批。按全市每年10%、重点流域20%的比例淘汰了一批重污染企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全市21个重点行业的重点污染源企业全部通过清洁生产审核。

(五)积极开展生态建设,保护自然生态。

一是全面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工作。2012年启动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2015年又提标升级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截止2016年10月底,全市已创成省级生态县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乡镇53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10个、市级生态村898个,省级生态示范园2个、市级生态示范园1个,全市80%的乡镇已创建成省级生态乡镇、80%的村已创建成市级以上生态村。另外,我市2014-2016年成功申报环保部的47个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国家级生态村尚待环境保护部命名。惠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已颁布实施、全市所有县(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已通过省环保厅组织的专家论证;全市各乡镇已基本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规划(工作方案)的编制工作。二是大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创造性地统筹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三大行动,全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1)清洁先行,治生活垃圾。建成镇级生活垃圾转运站103个、农村垃圾收集点2万多个,配备农村保洁员9333名、垃圾收运车辆3000多台,建立了环卫保洁管理、垃圾处理流程、保洁人员管理、经费保障等制度,确保垃圾日产日清,村容村貌显著改善。(2)绿满家园,治生态环境。完成村庄绿化建设607个、村庄风景林造林9.61万亩、村道绿化1573.4公里,创建森林村庄369个。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达到63.27%,分散居住型村庄达到48.73%,基本实现了“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3)清水治污,治农村污水。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87个,计划到2017年实现“一村一设施”。加强畜禽养殖业清理整治,2015年全市清拆非法畜禽养殖场2000多家,清理生猪56.7万头、禽类50多万羽,禁养区内实现“零养殖”。

(六)完善机制政策,积极推进环保领域改革创新。

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生态红线、环境监管、环境经济、环境责任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升生态环保工作水平。编制实施了全市主体功能区划和低碳城市建设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划引领;建立了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机制,每季度召开环境质量形势分析会;将380家企业纳入市环境信用评价范围,鼓励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进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实行水环境生态补偿制度,开展排污权交易探索研究,环境经济手段初见成效。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环境质量状况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还有差距。

“十二五”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全市空气质量基本保持稳定,但是随着汽车保有量与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下行压力会越来越大;淡水河、潼湖水等跨界流域污染依然严重,河涌黑臭现象较普遍,群众反响强烈;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未得到有效处理,垃圾横行,污水肆意排放现象比较突出。

(二)环境治理能力与全面改善环境质量的需求不相匹配。

当前,环境治理能力尚不能完全满足环境质量改善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尤其是污水厂出水设计标准偏低与河流水质控制高目标矛盾突出,污水管网配套相对滞后,惠州市淡水河、潼湖流域水质常年保持在劣Ⅴ类水平,短期内实现全面达标难度非常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仅有13%的自然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普遍缺乏垃圾处理系统,不少乡镇无统一布点设立的集中堆放垃圾桶或垃圾池,导致不少村镇道路两侧公共场所等处垃圾随地堆积,农村面源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工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效率低下,存在监管盲区;环境治理管理技术仍主要依靠传统手段,对“互联网+”、大数据、卫星遥感、无人机船等新的先进信息技术创新融合应用才刚刚起步;环境执法监督力量不能适应日益繁重的环保监管任务,基层环保部门执法力量薄弱。

(三)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不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求。

环境保护领域改革进入深水区,体制机制创新受既有利益格局固化的制约加剧,制度障碍与藩篱仍未根本破除。生态环境保护职能分散、多头管理现象突出,打破部门壁垒、统筹协调环境保护的难度加大。环保部门承受的要求与其支撑能力、调控手段存在差异。环境治理模式单一,以政府行政力量为主导,尚未完全调动社会公众力量共同参与监督与保护生态环境,环境保护投入过分依赖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撬动社会与民间资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杠杆效应尚未有效发挥作用。

第二节“十三五”环境形势

在新常态背景下,“十三五”时期是惠州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处在改善环境质量的攻坚期和关键期,环境保护面临重大挑战,同时也迎来历史性机遇。

一、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形势

——环境保护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要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良好生态环境是普惠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正在形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推动社会经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模式正在深化;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列为绩效考核重要内容,不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观正在改变。

——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改善环境质量成为全社会高度共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企业、公众、社会组织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改善环境质量的思想认识高度统一,政府环保投入力度、企业环境守法意识、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积极性都在迅速提高,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环境污染社会共治观念正在深入人心。

——经济发展转型加速,能耗增幅和污染物新增量高位回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结构开始转型升级,惠州市2010年单位GDP能耗为0.892吨标准煤/万元,2011、2012、2013、2014和2015年惠州市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分别为3.97%、3.91%、4.35%、3.69%和7.1%,“十二五”期间累计下降21.02%,主要污染物新增量明显回落。随着创新驱动带动经济内涵式增长,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大幅提高,推动污染物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环境压力有望高位舒缓。

——环保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加快推进,为环境保护带来制度红利和守法红利。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1+6”方案的顶层设计颁布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加速。环保“监管不力、无力监管”等问题会得到彻底扭转,有着“史上最严环保法”之称的新《环境保护法》的全面实施,赋予环保部门对违法企业实施按日计罚、上不封顶,查封扣押、停产整治等强有力的处罚手段,为环境监管执法提供了有力武器,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不合理局面。

延伸阅读:

2017四川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实施VOCs治理工程(全文)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VOCs治理查看更多>VOCs在线监测查看更多>LDAR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