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余热余压政策正文

河南十三五节能低碳发展规划 到2020年节能环保营收入超5000亿(全文)

2017-03-14 15:46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超低排放节能环保产业河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前,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获悉,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节能低碳发展规划的通知已经印发。规划提出,实施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对现役燃煤发电机组进行节能增效和环保提标改造,全面提升能效,供电煤耗达到全国同类机组先进水平,全部实现超低排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围绕治理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和降低生产生活用能成本,以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装备和产品,扩大高效节能产品和先进环保装备的供给能力,推行节能环保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新业态,全面提升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建设中西部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到2020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0亿元。全文如下: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节能低碳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发展改革委:

《河南省“十三五”节能低碳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你们按照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2016年12月29日

河南省“十三五”节能低碳发展规划

节能低碳发展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本规划根据《节约能源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美丽河南的意见》、《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是指导“十三五”时期全省节能低碳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为2016年至2020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河南的总体要求和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重大部署,积极探索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节能低碳产业,狠抓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省节能低碳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能效水平显著提高。“十二五”期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22.9%、26.0%,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一五”期间的0.68下降至0.42,以能源消费年均4.1%的增速支撑了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9.6%的增长。电力、电解铝、水泥等重点耗能产品单位能耗分别下降4.6%、4.5%和14.7%,主要高耗能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大幅下降。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2010年的13.8:55.5:30.7调整为2015年的11.4:48.4:40.2,低能耗、低排放的服务业占比提高9.5个百分点。高成长性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5.5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发展态势良好,产业集聚区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

能源结构持续改善。非化石能源消费逐步增加,201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5.88%,较2010年提高1.4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由“十一五”末的82.8%降至76.5%。电力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火电装机中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比达到80%,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比达到50%。

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节能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累计实施余热余压利用、合同能源管理等重点工程460余个,实现节能量470万吨标准煤。节能低碳技术不断创新,组建省级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家,认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99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深入实施,累计推广高效照明产品1730万只,节能汽车、家电及工业节能产品70万台(套),实现节能量60万吨标准煤。

行业节能深入实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效果明显,重点用能单位累计实现节能量1700万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45.65%。绿色建筑行动有序开展,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2172万平方米,新增绿色建筑标识面积1952万平方米。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稳步建设,率先在国内建成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甩挂运输居于全国领先水平。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在全国率先规范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公共机构低效照明产品基本淘汰。

低碳试点扎实开展。济源国家低碳试点城市高碳产业低碳化发展初见成效,郑州、新乡国家“公交都市”试点公共交通出行明显增加,鹤壁、济源中美低碳生态城市试点城镇规划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郑州、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低碳发展政策综合集成效果初现,新蔡县黄楼社区省级低碳社区试点基本建成。

工作机制日趋完善。省政府调整成立了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和宏观指导能力得到加强。一批地方节能标准颁布实施,节能指标首次纳入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节能评估和审查、能效“领跑者”等管理制度得到实施。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初步建立,节能监察执法队伍日益壮大。节能低碳宣传培训活动形式多样,节能低碳意识逐步深入人心。

第二节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三大特征已经鲜明地表现出来,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对节能降碳工作必然带来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

紧紧把握节能低碳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对资源环境问题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央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五化”协同推进,“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13个约束性指标中,资源环境类就有10个,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同时,人民群众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正逐步成为新潮流、新风尚,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氛围正在形成。中央的重视和群众的期盼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不竭动力,是做好节能降碳工作的基本保证。

主动迎接节能低碳发展新挑战。在稳增长的压力下,一些地方对节能低碳发展重视程度有所下降,仍谋划建设一些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一些支持政策退出,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积极性有所降低,再生资源市场受到冲击,节能环保产品推广受到影响。大气污染严重,城市和地区雾霾多发频发。法律法规执行不严、市场行为不规范、违法成本过低等问题频现,节能环保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市场活力未能充分激发。

坚决完成节能低碳发展新任务。“十一五”和“十二五”前期,对节能减排的最大压力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发展,主要精力放在遏制“两高”行业盲目发展上。进入经济新常态后,产业结构优化明显加快,资源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呈减速态势。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更多的精力应放在培育和发展绿色经济上,要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推进绿色城镇化,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绿色消费,引导培育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新的增长点。

“十三五”期间,我省正处于蓄势崛起、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爬坡过坎、转型攻坚的紧要关口,要实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克服产业结构偏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等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一是能源刚性需求快速增长,节能降碳工作任务艰巨。随着“十三五”时期我省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建筑规模将持续扩大,交通总量继续增加,终端能源消费品数量大幅攀升,加之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全社会对能源资源的刚性需求较大。国家推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给我省能源消费总量设置“天花板”,资源环境政策日益强化。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费需求与能源消费总量控制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继续实现以有限的能源消耗和低碳排放保障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难度明显加大。

二是节能潜力得到较大程度释放,节能降碳空间受到压缩。“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我省建设了一大批量大面广、技术适用的节能重点项目,推广了大量高效节能环保产品,节能潜力得到较大程度的释放。随着项目节能降碳投资边际递减效应显现及能源消费支出减少,高耗能行业“以退促降”的空间受到压缩,向“内涵促降”转变还需要一段时期。“十三五”期间,要实现同等节能效果,将大幅增加节能降碳投入,企业节能降碳内生动力不足。

三是以煤为主能源消费结构特征突出,节能降碳难度较大。受资源禀赋制约,我省煤炭消费在全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达到76%左右,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由煤炭消费产生的污染物已成为我省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展以及省外电力调入,我省能源消费结构尽管仍呈现优化趋势,但从总体上看,煤炭消费总量仍然低速增加,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仍将维持较长时间,给节能降碳带来很大挑战。

四是基础支撑能力相对薄弱,市场化机制有待培育。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到位,能源统计力量特别是基层统计队伍仍然薄弱,节能量和碳核查机制刚刚起步,地方节能标准体系不健全,“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节能执法队伍力量不足,执法能力不强,节能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等市场化机制作用发挥不够,节能低碳服务机构普遍规模小、专业性不强,绿色发展的市场化机制有待加快培育。

延伸阅读:

上海市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 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营收达1800亿(全文)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超低排放查看更多>节能环保产业查看更多>河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