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一元钱改变观念?且看四川丹棱农村垃圾处理三方如何发力

2017-04-11 09:05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刘潇艺关键词:生活垃圾处理农村垃圾垃圾收运费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科学收运、分类减量是关键

农村按照4个类别进行初分类,使垃圾减量50%以上;经过承包人二次分类处理,最终使垃圾减量80%以上

垃圾收运是农村垃圾处理的重要环节,前期做好垃圾分类,能够有效缓解垃圾收运的压力。在新模式中,龙鹄村是怎么做好这一环节的?

记者在龙鹄村看到,道路旁边有很多垃圾倾倒池、分类减量池。古维芬介绍说,根据农户的分布,按照方便农民、大小适宜的原则,对相对集中的农户,每3户~15户不等,修建大小不一的联户定点倾倒池,在1个~3个组的中心位置,修建联组分类减量池。

“在能通行压缩式垃圾车的村道旁建了收集站,根据道况,将全县的村收集站进行串联,形成8条垃圾收运线路,有5台压缩式垃圾车每天收集所有收集站垃圾。”  古维芬说。

她还告诉记者:“这些垃圾池由县财政全额投入,为力求节俭、实用、长效,统一设计了规格材质,省钱效果很明显。成本方面,每个联户池大约300元,联组分类减量池和收集站每个1500元,每个村收集站配备6个~8个垃圾桶,最大限度地节省财政开支。”

按照最初的规划,这些收集设施建设费用需要1264万元,通过合理的统一规划,最终只花费了337万元即解决了问题,投入节省了73%。

对农户而言,要做的就是按4类进行初步分类处理:烂水果等有机垃圾直接倒入沼气池;建筑垃圾就近处理;可回收垃圾自行出售;不可回收垃圾就近倒入联户定点倾倒池。

古维芬说:“初分类的减量效果明显,基本可以减量50%。再经过承包人的二次分类处理后,可回收和堆肥垃圾再减量约30%,最终转运到村收集站的垃圾约20%,两次减量80%。”

自筹经费走出政府“大包大揽”困境

自筹经费强化环境治理观念,每个农户每月1元,县财政每年对运行费用的补贴由全埋单的429万元减少至50万元

对于记者关心的运行费用问题,古维芬提到“自筹经费”。她说,龙鹄村特别强调村民在垃圾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村民做好垃圾初分类实现减量;另一方面,村民也是垃圾收集承包费用的主要来源。

据介绍,各村不断通过宣传、召开大会、入户做工作等,在群众中强化“谁产生垃圾谁收集”的观念,对自家庭院及房前屋后实施“门前三包”,即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并按照村规民约,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筹集垃圾收集承包费用。

“现在多数村每个村民每月交纳1元,每年12元。经济条件确实较差的村,不足部分由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县财政补助解决。”古维芬说,其中村民自愿交纳的垃圾收集费占承包经费的80%,村集体和政府补贴各占10%。

通过这种自筹经费的方式,县财政每年对运行费用的补贴由全埋单的429万元减少至50万元。“这50万元主要用于奖补村组干部卫生管理费、补助经济较差村的缺额承包费。”这种模式大大减轻了财政的压力,走出了政府“大包大揽”的困境。同时,对于垃圾清运承包人来说,也能有钱赚。

村民表示,每月1元对他们而言也不是什么负担,交1元钱就能让村里环境干净整洁,他们很支持。

四川丹棱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概括起来就是“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

延伸阅读:

【专家视点】关于深化我国“十三五”时期农村环境保护的思考

湖南津市成功探索农村垃圾分类处理 “绿色存折”实惠便民

原标题:初分类减量一半 一元钱改变观念 丹棱农村垃圾处理三方发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活垃圾处理查看更多>农村垃圾查看更多>垃圾收运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