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政策正文

政策全文|《东莞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7-04-26 10:42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水污染治理水资源管理水环境综合整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四,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水务支撑保障能力。从珠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看,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提出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空间布局,推进珠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形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地区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为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建设进程,水务建设需要增强与珠三角其他城市及深港的合作和交流,在供水、治污、联防联治等方面合作,推进区域内水源保障体系建设及界河(跨界河)的综合治理,提高区域联合防灾减灾能力、实现 “资源共享、设施共用、互惠互利”。从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看,人口集中、城市扩张、产业集聚、生活方式变革等新态势,对供水保障、防洪排涝、资源环境提出了新要求,必须统筹推进城市供水安全体系、防洪排涝体系、生态空间体系建设,努力打造人水和谐的宜居城市。从城乡协调发展来看,需准确把握东莞城乡特点和发展差异,统筹城乡水务协调发展,加大城乡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财政扶持力度,推进城乡水务基础设施均衡配置和水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着力加大水资源节约保护力度。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的主要控制性因素,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涵和组成部分,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必须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我市作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将建设山清秀美、碧水蓝天的岭南水乡,作为水务发展的新要求。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着眼于水资源利用更加高效,切实把节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全过程,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从根本上破除水资源短缺瓶颈。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着眼于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加快建立以水域纳污能力倒逼陆域污染减排的综合治污和保护模式。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着眼于生态功能全面提升,大力实施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切实提升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水生态安全屏障。

2.3 水务发展新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发展,研究制定了国家水安全战略,明确了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做出了加快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决策部署,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系列宏观政策措施,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五中,把水利列入基础设施网络之首,把防范水资源风险纳入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加强水生态保护、系统整治江河流域、连通江河湖库水系、合理制定水价、建立健全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等工作,为东莞市“十三五”水务发展改革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十三五”期间,东莞工业规模将持续增大、城镇人口持续增加,高附加值产业不断发展、产业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财富的加速集聚,对东莞水务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及努力建设“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的具体要求,东莞应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土江河综合整治专项东江流域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海堤达标加固建设以及建设“智慧广东”和“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等战略机遇,加强全市水务保障能力建设,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做出贡献

3 水务发展总体思路

3.1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根据东莞市“建设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的总体目标,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城乡共治、产业共治、水务共治、两手共治”为战略重点,以东莞水务改革发展为动力,全面构建水资源供给安全、水生态环境安全、防洪排涝安全的水安全保障格局,率先实现水务现代化,为东莞市建成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提供安全、可靠、有力的水安全支撑。

3.2 基本原则

(1)坚持先行先试,创新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作为推动水务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提高水务科学精细管理水平。进一步深化水务改革,先试先行,在水务发展不同领域作出示范,并不断延伸拓展,以点带面,整体提升水务公共管理水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水务发展新格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污染治理查看更多>水资源管理查看更多>水环境综合整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