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VOCs石油石化政策正文

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 深入开展VOCs治理

2017-05-16 10:18来源:北极星VOCs在线关键词:VOCs排放挥发性有机物大气污染防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前,北极星VOCs在线获悉,《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已经印发。规划提到,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以石化、化工、涂装、合成革、纺织印染、橡胶塑料制品、印刷包装、化纤、制鞋、储运等行业为重点,大力推进重点区域、重点企业VOCs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全过程防治措施。重点企业工艺装备、污染治理水平和环境监管能力大幅提升,VOCs排放总量明显下降,稳定达到相关控制标准要求。全文如下: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

《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是列入省级“十三五”专项规划编制目录的专项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环境保护厅

2017年3月17日

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

为提供优良的大气环境质量,实现建设美丽浙江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好“十三五”时期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等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我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深入实施浙江省清洁空气行动方案和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推进调整能源结构、防治机动车污染、治理工业污染、调整产业布局与结构、整治城市扬尘和烟尘、控制农村废气污染六大专项行动,加快建设美丽浙江,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主要成效。

1.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8%以上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显著,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排放总量分别较2010年下降了21.4%、28.8%,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目标任务。2015年,全省设区城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16、37、70微克/立方米,较2010年分别下降46.7%、11.9%、13.6%。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23.0%,超额完成《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下降目标。

2.能源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积极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加大清洁能源推广力度,全省清洁能源利用比例(含省外调入水电)从2010年的12%提高至21%,非化石能源利用比重(含省外调入水电)从2010年的9.8%提高至16.0%,天然气消费量从2010年的32亿方提高至78亿方。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2015年全省煤炭消费总量为1.38亿吨原煤,较2012年减少约600万吨,累计淘汰分散燃煤小锅炉2.1万多台。全省县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完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大力推进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和煤改气。有序推进大气重污染企业关停搬迁,完成杭州市杭钢半山钢铁基地、半山电厂和萧山电厂燃煤机组、绍兴市钱清电厂、台州市医化园区重污染企业等关停搬迁。

3.工业污染防治不断深化。全力推进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建设,省统调煤电机组、燃煤热电机组、钢铁企业全部建成脱硫设施,所有省统调煤电机组、70%以上燃煤热电机组、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建成脱硝设施。推动燃煤发电、热电机组开展超低排放改造,率先在国内建成国际领先的超低排放燃煤机组,新建及改造35台2377万千瓦大型煤电机组和10台燃煤热电机组。火电、钢铁、平板玻璃、10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等完成新一轮除尘改造。强化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治理,有序推进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开展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基本完成印染行业定型机废气治理,近150家石化、有机化工企业建立了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体系。

4.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健全机动车排气管理法规制度,颁布《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推进机动车排气管理平台的建设,建成机动车排气检测机构124个,检测线1085条。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环保标志发放率近90%,实行黄标车区域限行。全力开展黄标车淘汰,淘汰黄标车85万辆。全面开展油气回收治理,2500座加油站、40座储油库、700辆油罐车实现油气回收治理。加快车用油品提升,2015年底全省全面供应国V标准车用汽柴油。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全省共推广新能源汽车28663辆,数量居全国前列,建成充换电站281座、充电桩3472个。

5.城乡废气治理全面推进。加强建筑工地扬尘管理,建立“7个100%长效监管机制”。开展露天堆场防风抑尘治理,完善煤炭、港口码头等堆场管理。推行环卫清扫作业机械化,设区市本级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加强生活废气治理,干洗业有机废气整治初见成效,强化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印发餐饮油烟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控制秸秆露天焚烧,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9.7%。推进农业氨污染治理,年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提高到3250万亩,年推广商品有机肥提高到80万吨以上。开展矿山粉尘防治,50%的矿山实现规范运行,建成绿色矿山363家。实施绿化造林工程,新增省级重点公益林面积和平原绿化面积,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1%。

6.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建设浙江省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站171个,实现县以上城市PM2.5等6项因子监测全覆盖;建成大气监测超级站2个,为进行深度大气观测和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构建浙江省区域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技术体系,基本完成大气环境监测网络、预报模式系统建设,台州、镇海、北仑、上虞、平湖等地在重污染区域建立特殊污染因子预警监测系统。重污染天气预警应对能力初步建立,全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成。建立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协作和联防联控,协调解决跨区域大气环境突出问题。

(二)存在问题。

1.环境空气质量不容乐观。2013年以来,我省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对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仍有较大差距。

2015年各设区城市细颗粒物日均浓度平均超标率为13.0%,11个设区城市中,除舟山市外其余均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此外,我省臭氧(O3)污染问题也日趋明显,2015年各设区城市臭氧最大8小时浓度平均超标率达到9.7%。空气质量指数(AQI)超标天数较多,不少天数属于中度以上污染,与公众的要求还有较—4—大差距。

2.大气污染治理难度加大。我省的产业结构问题仍然突出,局部地区重污染、高能耗产业和“低小散”企业比重仍然较大。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过高,总量居高不下。天然气管网、集中供热等配套工程建设相对滞后。随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工作的持续深入,工程减排的空间日益缩减,挥发性有机物减排的技术手段较为欠缺,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机动车保有量刚性增长,车船等移动源治理难度大。

3.治气基础工作有待加强。大气环境监管能力薄弱,与现有环境监管任务不相匹配。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有待加强,区域特征污染物监测能力不足,重点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监测能力十分欠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体系不健全。大气基础科研能力严重滞后,臭氧污染成因、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空气质量预警预报、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领域研究能力不足。公众参与治气的方式和途径有待拓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VOCs排放查看更多>挥发性有机物查看更多>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