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市场正文

中国土地整治“十二五”研究重点评述与“十三五”研究展望

2017-05-22 08:47来源:水土保持研究作者:魏洪斌 罗明等关键词:土地整治农用地整治生态环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土地整治“十三五”研究展望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土地整治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家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的政策背景下,在新时期我国将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加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建设,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因此,“十三五”土地整治面临新的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国家构建土地整治新格局下,展望“十三五”土地整治重点,进一步发挥土地整治在统筹城乡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作用,成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发展的有力抓手。通过“十二五”期间土地整治研究重点的评述,展望“十三五”期间土地整治的重点研究方向。

2.1注重土地整治景观生态效应

“十二五”期间的土地整治往往偏重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土地整治的生态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不断落实,应推动土地整治向生态型转变,“十三五”土地整治应将景观生态学理念融入土地整治的规划、设计、施工等环节,开展低碳型土地整治,土地整治过程中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对具有生态景观化的乡土工程技术的研究,构建具有地域特征的乡土景观风貌,统筹考虑污染及退化土地的生态修复,落实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统一整治和管护,提升土地整治项目的生态景观服务功能,以土地整治为契机,在划定土地生态红线,构建国土生态屏障的同时,实现土地整治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功能效应。

2.2发挥土地整治多功能性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整治已由过去的补充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的单一目标向生态环境改善、城乡统筹发展的多目标综合性整治转变,基于土地整治的综合性,开展多尺度、多功能土地整治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与效应研究,土地整治过程中注重农用地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多功能性,农地整治过程中实现产品供应、生态服务、文化景观、休闲游憩等多重功能,农村居民点承担着乡土文化传承、农业生产教育、乡村观光旅游及社会保障等多重功能,探讨土地整治对“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构的助推机制,促进“三生”空间协调发展,探索发挥土地整治在精准扶贫、脱贫与农村生产力提升的功能,成为优化城乡统筹发展空间的有力支撑。

2.3提升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水平

“十三五”作为我国土地整治的新时期,其土地整治的目标与重点也呈现多样化趋势,我国区域差异较大,应在明确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的基础上,结合整治方向与整治对象研究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以发挥土地整治的最大综合效益,应基于粮食主产区、生态脆弱区、城镇发达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空心村整治工程、污染耕地修复工程,农田生态与乡村景观再造工程技术研究,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建立标准化的区域土地整治技术,加强土地整治工程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推动土地整治工程的关键技术向生产实践转换,提高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的适用性与可操作性,随着“十三五”土地整治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深入开展,土地整治工程技术肩负着日益重要的时代责任,推进土地整治工程的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工程实践、绩效评估,对土地整治工程提供科学有力支撑。

2.4完善土地整治监管运行机制

在当前土地整治实践中,政府行为起主导作用,农村集体与农户作为土地整治的产权主体只能被动接受,土地整治过程中公众参与严重不足,土地整治中应维护各方土地权利人的合法利益,揭示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对实施土地整治成效的影响机理,明确土地整治中土地增值来源与分配关系,创新土地整治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模式,为土地整治实践中土地权利人获得增值收益、增加其财产性收入提供理论支撑;针对当前的土地整治监管运行问题,明晰政府与市场在土地整治中的职能定位,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对土地整治行为加以干预,进一步完善土地整治的法律保障制度体系,逐步构建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四维一体的土地整治监管运行体系,切实保障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完成质量和实施水平,充分发挥土地整治技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引领性作用。

3结论与讨论

土地整治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十二五”时期土地整治在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国内学者围绕土地整治战略理论、土地整治潜力与效益评价、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模式、土地整治生态环境影响开展了大量研究,构建了土地整治体系框架,有效推进了土地整治相关研究领域的进展,为深入开展下一步土地整治工作奠定了基础,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深化土地整治领域的学术研究、工程实践与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面向“十三五”,土地整治目标和技术发展形态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均呈现出了新的变化态势。一是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提出将引领新的技术研发方向,在土地整治领域,重点体现在耕地质量提升技术和黑土退化、盐碱化、贫瘠化、生态风险高等农用土地的治理技术。二是国土综合整治的提出,将土地整治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级,需要山水林田湖以及乡村景观等区域一体化的综合整治技术。三是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多元综合目标所要求的土地整治集成技术。四是以“物联网+”和现代工程装备为特征的技术发展形态所要求的土地整治新装备、新材料、新产品等现代工程技术发展需求。

“十二五”时期土地整治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十三五”时期是土地整治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应进一步开展土地整治的景观生态效应,土地整治的多功能性,土地整治的工程技术以及土地整治监管运行机制方面的研究,重点突破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管护与整治,耕地保护背景下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的三位一体管护,耕地地力提升与土地整治装备研发等相关研究领域,进一步发挥“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在保障粮食安全、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及生态环境改善方面的作用。

原标题:中国土地整治“十二五”研究重点评述与“十三五”研究展望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地整治查看更多>农用地整治查看更多>生态环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