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政策正文

注意!2017年安徽省级环保科研项目立项课题申报开始了

2017-06-08 10:01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重污染天气环保科研项目安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基于协同控制机制的安徽省臭氧污染改善路径研究

1.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臭氧成为一些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尤其是部分时期颗粒物下降,臭氧反而上升,影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臭氧是大气复合污染的关键二次污染物,也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亚于PM2.5。为积极应对安徽省臭氧污染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广泛吸收国内外臭氧污染研究和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在系统调研和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分析安徽省臭氧污染特征及成因,提出科学的管理方案与改善路径。

2.研究的主要内容:

(1)安徽省(以合肥等城市为例)臭氧浓度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臭氧前体物质NOx、VOCs浓度相关性研究;

(2)影响臭氧及其前体物浓度的排放源及气象因素分析;

(3)典型季节区域臭氧及其前体物非线性响应关系研究;

(4)研究臭氧、NOx、VOCs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机制,制定重点源减排途径,形成多种措施组合的最佳控制方案。

3.主要考核指标:

(1)安徽省臭氧污染及其前体物时空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2)臭氧浓度变化与NOx、VOCs浓度变化的响应关系;

(3)提交《臭氧污染治理的协同控制机制和实现臭氧污染改善的总体控制方案》。

4.完成时限:1年。

5. 经费:省级财政经费 30万元。

三、利用天然放射性核素研究合肥地区大气环境中颗粒物平均滞留时间

1.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利用大气颗粒物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手段,科学布局颗粒物收集定点,开展核素分析,进而进行数据分析,给出合肥低层大气环境中颗粒物平均滞留时间,了解合肥大气的自净能力,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2.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利用天然和宇生放射性核素分析大气环境中颗粒物平均滞留时间的方法;

(2)大气颗粒物的粒径采样技术研究和低水平核素的放射化学测量方法;

(3)研究和确定合肥地区低层大气环境中颗粒物平均滞留时间,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对策。

3. 主要考核指标:

(1)建立利用天然和宇生放射性核素分析大气环境中颗粒物平均滞留时间的方法;

(2)给出合肥地区底层地表大气环境中颗粒物平均滞留时间,并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对策,提供《合肥地区大气环境中关于颗粒物滞留时间的基础数据及污染防治对策的研究报告》;

(3)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2篇。

4. 完成时限:1年。

5. 经费:省级财政经费 25万元。

四、安徽省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1.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国家“土十条”要求,“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据此,我省需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约50万亩,开展6项耕地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本研究旨在为我省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国内外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综合对比分析;

(2)国内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优秀示范场地调研;

(3)研究我省主要受污染耕地土壤污染特征;

(4)开展相关技术研发与集成;

(5)建立技术应用示范基地。

3. 主要考核指标

(1)提交《安徽省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报告;

(2)建立技术应用示范基地1个(不小于20亩);

(3)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相关专利申报1项以上。

(4)撰写研究论文1-2篇。

4. 完成时限:2年。

5. 经费:省级财政经费 30万元。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重污染天气查看更多>环保科研项目查看更多>安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