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雨水变资源?看看中美如何将它变废为宝

2017-10-19 09:13来源:水基因作者:张静关键词:雨水回用雨水收集雨水资源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历史上的应用实例

波多黎各是欧洲最早占领的美国城市,波多黎各古堡下有巨大的雨水储水池,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作当时欧洲士兵们的生活用水。因为波多黎各雨量较大,收集到的雨水水量也较大,每个储水池约30英尺高,20英尺宽,50英尺长,可容纳145000加仑水。相邻储水池之间互相联通,可以维持水面稳定。即便现在,古堡中的部分储水池仍在使用,储存的雨水主要用于游客中心冲厕。

雨水变资源?看看中美如何将它变废为宝

中国雨洪管理发展历史悠久,主要按照朝代/时期划分。

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不同,中国古人应对暴雨、利用雨水的方式也各具特色。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修建的陂塘系统:利用低洼之地汇集周边水源和蓄留、消化雨水,在不破坏区域自然水系格局的前提下,能有效减缓暴雨径流,存蓄下来灌溉田地。这样的陂塘又与分布的一口口水塘相串联,组成“长藤结瓜”式的陂渠串联工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海绵系统,就地蓄存、消化雨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生态与美的价值

雨水变资源?看看中美如何将它变废为宝

陂塘系统

隋唐时期,为了满足梯田的灌溉需要,云南哈尼族先民在大山里开挖千百条干渠水沟,将山上的雨水尽可能地截入其中,不仅解决了梯田稻作的命脉水利问题,在暴雨侵袭时,集流到沟渠中的水又可以被引流到广大的梯田中,大面积的梯田能够滞蓄大量的雨水,从而减弱地表径流,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及土壤侵蚀,形成 “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位一体的良性循环系统和壮丽的大地景观。

雨水变资源?看看中美如何将它变废为宝

哈尼族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系统

原标题:【技术聚焦】雨水变资源?看看中美如何将它变废为宝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雨水回用查看更多>雨水收集查看更多>雨水资源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