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场地修复政策正文

全文|《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 年)》

2017-11-09 14:15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矿山环境治理土地整治土地复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六、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按照 “区内相似、区间相异”的原则,对自然保护区、景观区、居民集中生活区及重要交通干线、河流湖泊直观可视范围“三区两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集中的区域,划分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26个、面积1.7万平方千米。

明确治理责任,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治理新模式。拓展 “谁投资、谁受益”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完善用地用矿政策,鼓励各方力量开展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实施重点工程,改善矿区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面积15300公顷,其中,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面积12000公顷,开山采石专项治理恢复面积3300公顷。

七、矿区土地复垦

按照不欠新账、快还旧账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矿区损毁土地复垦。严格落实边开采、边保护、边复垦的要求,使新建、在建矿山损毁土地得到全面复垦。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逐步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入融资渠道,鼓励各方力量开展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建立土地复垦监测和后评价制度,强化监管。完成土地复垦面积5500公顷,其中,矿区损毁土地复垦面积4600公顷,关中及延安地区关停砖瓦窑土地复垦面积900公顷。

八、完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政策机制

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根据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的要求,矿山企业按照销售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用于开展矿山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统筹使用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专项资金用于公益性工作,加强部门协调联动,以历史遗留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土地整治修复为重点,按照山上山下、地上地下以及流域上下游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原则,进行全方位系统综合治理修复。

完善用地政策,深入推进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地复垦利用和采矿用地方式改革,根据不同矿种和开发方式,建立差别化、针对性强的矿业用地政策体系。

落实矿山企业责任,建立矿山地质环境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损害赔偿与恢复制度,构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制度体系。完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激励机制。

严格落实各级政府矿山地质环境监管和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的主体责任,坚持问题导向,以矿山环境问题定任务,以任务定项目,以项目定责任,形成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和责任清单。

第九章 重大工程

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深入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保障矿产资源安全供应,围绕重点调查评价区、重点勘查区,实施重大工程27个,其中,矿产资源调查评价4个、整装勘查17个、非金属勘查6个。

专栏十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重大工程

专栏十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重大工程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在资源条件好、配套设施齐全、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区,集中建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中型矿山,围绕重点矿区,实施矿山建设重大工程28个,其中煤矿山20个,生产规模1.5亿吨/年;金矿山5个,生产规模139.5万吨/年;铜矿山1个,生产规模30万吨/年;钨矿山1个,生产规模30万吨/年;钼矿山1个,生产规模300万吨/年。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矿山环境治理查看更多>土地整治查看更多>土地复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