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三、发展指引
空间格局。湾区共划定严格保护岸线482.3千米,限制开发岸线234.4千米,优化利用岸线763.3千米。湾区陆域共划定生态空间面积1.29万平方千米,占陆域面积50.6%;农业空间面积为6106.6平方千米,占陆域面积24.0%;城镇空间面积为6467.3平方千米,占陆域面积25.4%。湾区海域共划定海洋生态空间面积9815.4平方千米,占海域面积48.7%;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空间面积为9119.0平方千米,占海域面积45.3%;建设用海空间面积为1212.4平方千米,占海域面积6.0%.湾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2948.8平方千米,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2903.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4429.6平方千米,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6690.9平方千米,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线面积为412.9平方千米。
港口发展。推进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中心港口群,提升广州、深圳、珠海国际航运综合服务能力,加强珠江口东西岸港口资源优化整合,推进东莞港、惠州港等区域港口建设,形成功能互补的港口、航运、物流设施和航运服务体系,提升港口群的国际竞争力。加强港口运输能力建设,重点推进沿海主要港口深水码头和专业化泊位建设,完善广州南沙港铁路、平南铁路、珠海高栏港疏港铁路等港口集输运系统。
产业发展。积极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发挥深圳、广州龙头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形成高度发达的创新经济带,辐射带动全省创新发展。打造全球产业创新高地,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信息经济高地、智能制造高地,重点布局在深圳、广州、珠海等地。建设世界级先进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化等产业基地,重点布局在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重点打造全球金融中心、全球贸易中心、全球物流中心、国际化的消费中心、世界休闲旅游中心,主要布局在广州、深圳。大力发展广深珠高端制造业,支持珠海培育智能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珠江西岸产业发展。大力建设佛山和东莞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惠州、中山、江门等区域生产制造基地。加快构筑区域发展重大平台。建设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保障基地,加快推进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发展;推动江门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示范区建设;在港口、桂山、金湾等海域发展海上风电。
城市发展。积极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以改善宜居、宜业、宜游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机制体制,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经济发达、生态文明,绿色、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级城市群。积极推进深圳、广州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以及珠海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第六节海陵湾区
海陵湾区位于粤西地区,陆域涉及阳江市,海域主要包括北津港、海陵湾、沙扒港等海域。湾区总面积1.40万平方千米,东至112°21′54″E,西至111°22′8″E,南至20°9′2″N,北至22°15′51″N,其中陆域3731.9平方千米,海域10316.5平方千米,海岛122个,大陆海岸线长323.5千米,分布有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2个4A级以上景区、1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海洋公园。
一、战略定位
建设我国一带一路重要支点、重要的国家新能源基地、中国五金刀剪基地、国家园林城市;打造海洋文化旅游度假胜地,主要发展临港工业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岸岛链保护屏障的核心区。
二、生态保障
海陵湾区主要保护南鹏列岛、海陵岛等典型海岛生态及近江牡蛎等重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漠阳江等重要流域生态,维护阳江港等海湾水体环境及海陵岛等岸段沙滩环境的稳定,提升海洋环境监测评价能力。加强漠阳江等河流的陆源污染控制,提升阳江市阳东、江城等重要岸段综合减灾能力,开展湾区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隐患排查及治理,在产业园区及重大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评估,提高阳江核电站、阳江港的海洋灾害防御和突发性海洋污染事故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置能力。科学论证,探索拆除海陵岛连陆大堤。
湾区重点开展海陵湾和程村红树林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海陵岛生态岛礁工程;推动海陵岛和阳西月亮湾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工程;开展阳江核电站、阳江港海洋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工程。
三、发展指引
空间格局。湾区共划定严格保护岸线114.8千米,限制开发岸线129.8千米,优化利用岸线78.9千米。湾区陆域共划定生态空间面积819.5平方千米,占陆域面积22.0%;农业空间面积为2432.4平方千米,占陆域面积65.2%;城镇空间面积为479.9平方千米,占陆域面积12.8%.湾区海域共划定海洋生态空间面积2346.8平方千米,占海域面积22.7%;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空间面积为7227.2平方千米,占海域面积70.1%;建设用海空间面积为742.6平方千米,占海域面积7.2%。湾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993.6平方千米,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736.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231.1平方千米,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1582.3平方千米,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线面积为138.0平方千米。
港口发展。湾区港口主要分布在南部临港产业组团的阳江港和丰头港区域,建设规模为东西两岸的两个集约式航运基地。积极推进吉树作业区和东平、闸坡渔港区建设。
产业发展。发挥区位和海洋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仓储、港口物流等海洋交通运输业以及石化、冶金、风电、海洋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滨海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海陵岛、沙扒等旅游区为重点的滨海旅游业,优化发展国家5A级景区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加快海陵岛国家级海洋公园等建设,大力发展休闲疗养和海上运动等多种滨海旅游产品,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海洋文化基地建设,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岛。推动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区、阳江临港工业区、阳江风电设备制造基地等产业园区发展,在沙扒、南鹏岛海域布局海上风电。
城市发展。以阳江滨海新区核心区为重点,深入实施阳江中心城区南拓战略,打造成中国滨海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广东沿海临港工业重要基地、粤西对接珠三角首要门户和江海交汇生态宜居新城。
第七节水东湾区
水东湾区位于粤西地区,陆域涉及茂名市,海域主要包括博贺港、水东湾等海域。湾区总面积6119.1平方千米,东至111°39′33″E,西至110°51′45″E,南至20°9′3″N,北至21°59′29″N,其中陆域2146.8平方千米,海域3972.3平方千米,海岛21个,大陆海岸线长182.1千米,分布有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4个4A级以上景区、1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
一、战略定位
建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重要能源物流基地、粤西组团式海滨城市;在石化产业基础上,发展海洋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打造区域性交通运输和物流中心;沿海绿色防护带重要组成部分。
二、生态保障
水东湾区主要保护水东湾等红树林滨海湿地及放鸡岛等重要海岛生态,维系博贺内湾、水东湾等水体环境及浪漫海岸等岸段沙滩环境的稳定,提升海洋环境监测评价能力。提升茂名市电白等重要岸段综合减灾能力,开展湾区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隐患排查及治理,在产业园区及重大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评估,提高茂名石化基地的海洋灾害防御和突发性海洋污染事故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置能力。
湾区重点开展龙头山“浪漫海岸”岸线整治工程;推进放鸡岛生态岛礁工程和水东湾美丽海湾建设;开展茂名石化基地海洋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工程。
三、发展指引
空间格局。湾区共划定严格保护岸线75.0千米,限制开发岸线18.4千米,优化利用岸线88.7千米。湾区陆域共划定生态空间面积468.4平方千米,占陆域面积21.8%;农业空间面积为1425.3平方千米,占陆域面积66.4%;城镇空间面积为253.1平方千米,占陆域面积11.8%。湾区海域共划定海洋生态空间面积892.5平方千米,占海域面积22.6%;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空间面积为2932.7平方千米,占海域面积73.8%;建设用海空间面积为147.1平方千米,占海域面积3.6%。湾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585.3平方千米,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298.7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139.9平方千米,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909.8平方千米,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线面积为83.7平方千米。
港口发展。构建以博贺新港区为主体港区,以吉达港区、水东港区和博贺港区为辅助的“一主三辅”总体格局。推动茂名港初步建成现代化的区域综合型港口。
产业发展。加快建立以石化产业、现代服务业、海洋渔业、旅游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以茂名港、茂名博贺临港工业区、茂名石化工业园等港口和工业区为依托,发展仓储、港口物流业,以及石化、电力、高端装备制造业等,积极推动放鸡岛、浪漫海岸等地的旅游业发展,推进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茂名滨海文化旅游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及石化装备制造基地建设。
城市发展。以水东湾新城为重点,建设环水东湾发展的新城区,打造加工制造业、第三产业聚集区和高品质城市生活居住区。
第八节湛江湾区
湛江湾区陆域范围涉及麻章区、坡头区、霞山区、赤坎区、雷州、廉江、吴川、徐闻、遂溪9个县(市、区),海域范围包括整个雷州半岛西侧海域及湛江港、雷州湾、博茂港等海域。湛江湾区总面积2.92万平方千米,东至111°39′31″E,西至109°24′40″E,南至20°7′1″N,北至21°57′28″N,其中陆域1.22万平方千米,海域1.70万平方千米,海岛96个,大陆海岸线长1243.7千米,分布有11个省级以上开发区、2个4A级以上景区、3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个省级以上地质公园、1个世界级重要湿地、1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2个国家级海洋公园。
一、战略定位
建设我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桥头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城市、环北部湾城市群的中心;重点打造国际旅游半岛、临港重化工业及物流基地、渔业发展基地;沿海生态防护带、生态廊道和近岸岛链保护屏障的核心区。
二、生态保障
湛江湾区主要保护沿岸红树林滨海湿地及珊瑚礁、白蝶贝等珍稀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南三岛等重要海岛生态及鉴江等重要流域生态,维系湛江港等重要海湾水体环境及吴阳等岸段沙滩环境的稳定,提升海洋环境监测评价能力。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岛礁、美丽海湾建设。加强鉴江等河流的陆源污染控制,提升吴川、麻章、遂溪、雷州、徐闻等重要岸段综合减灾能力,开展湾区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隐患排查及治理,在产业园区及重大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评估,提高海洋灾害防御和突发性海洋污染事故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置能力。开展海漂垃圾和海洋微塑料源头治理及监测,并建立清理防治协调机制。
湾区重点开展吴川砂质海岸保护与修复工程、廉州湾、湛江港、南三岛红树林、徐闻珊瑚礁保护与修复工程;推进南三岛生态岛礁工程和湛江港、雷州湾、安铺港美丽海湾建设;开展特呈岛和雷州乌石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和湛江东海岛石化基地海洋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工程。
三、发展指引
空间格局。湾区共划定严格保护岸线501.9千米,限制开发岸线530.6千米,优化利用岸线211.2千米。湾区陆域共划定生态空间面积7389.9平方千米,占陆域面积60.7%;农业空间面积为3934.8平方千米,占陆域面积32.3%;城镇空间面积为857.2平方千米,占陆域面积7.0%。湾区海域共划定海洋生态空间面积1.1万平方千米,占海域面积64.7%;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空间面积为4884.3平方千米,占海域面积28.7%;建设用海空间面积为1127.7平方千米,占海域面积6.6%。湾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4807.3平方千米,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820.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574.9平方千米,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4354.8平方千米,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线面积为1834.3平方千米。
港口发展。推动湛江港区和徐闻南山港发展。根据粤琼海上通道发展需要,完善航道、散货泊位和车渡泊位、集输运系统,稳步提升湛江港货运综合能力。
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及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推动钢铁、石化产业及其园区发展,建设东海岛高端临海现代制造业集群;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产业示范基地发展以及物流园区和产学研合作园区建设;发挥渔业资源优势,发展深加工渔业,推动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对接北部湾地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共同打造粤桂琼滨海旅游“金三角”,将其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在新寮群岛、外罗水道、徐闻等海域布局海上风电,推动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
城市发展。建设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和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推进“南方海谷”等一批湾区重大发展平台建设。以高铁西站为中心,加快城区西扩提质工程;以湛江国际机场为契机,加快建设吴川新城;以北部湾城市群建设为抓手,推动徐闻海安新城建设。大力推进海东新区建设,在环湾滨海区域和内部滨水地区,打造城市生活圈层。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创新能力,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将都市景观与南亚热带风光融为一体,注重环境质量,构建“生态、低碳、品质”城市生活空间;充分利用滨海岸线资源,建设特色景观带。积极推进徐闻琼州海峡北岸经济新区、旅游风景区和度假区、环岛线(滨海大道)-徐闻段等的建设,依托徐闻丰富的历史、文化、区位交通、旅游资源、海岸线资源、生态环境等优势,对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突出徐闻生态度假功能,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3年12月28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该条例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能源发展、产业结构、生活消费等领域的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活动,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快推进本市发展方式绿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就《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条例草案共七章五十四条,分为总则、基本管理制度、能源发展绿色转型、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生活消费绿色转型、保障措施、附则等,以协同推进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生活方式转型等工作。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
日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关于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的通知,通知提出,用海项目需排他性使用海域的特定层空间(水面、水体、海床或底土),且不妨碍其他层空间继续使用的,原则上仅对其使用的相应层空间设置海域使用权。可实施立体分层设权管理的用海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主要使用水面(含上覆空
7月27日,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关于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的通知,通知指出,在不影响国防安全、海上交通、工程安全及防灾减灾等前提下,海上光伏、海上风电、跨海桥梁、养殖、温(冷)排水、浴场、游乐场、海底电缆管道、海底隧道、海底场馆等用海可进行立体分层设权。原文如下:关于推进海域使
7月27日,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关于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的通知,通知指出,在不影响国防安全、海上交通、工程安全及防灾减灾等前提下,海上光伏、海上风电、跨海桥梁、养殖、温(冷)排水、浴场、游乐场、海底电缆管道、海底隧道、海底场馆等用海可进行立体分层设权。原文如下:关于推进海域使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国家发改委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192号(经济发展类288号)提案答复的函”中,关于支持长山群岛海洋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的提案给予答复。详情如下:你们提出的关于支持长山群岛海洋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的提案收悉。经商科技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现答复如下
为贯彻落实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有关要求,逐步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我厅组织编制了《关于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近日,广东发布了《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详情如下:《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已由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于2020年11月27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0年11月27日广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2020年9月24日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广西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其中强调培育广西海上风电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开发海上风电资源。培育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立足广西、面向东盟的海上风电产业,以风电开发和配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若干措施的批复,国函〔2020〕32号,详情如下:浙江省人民政府、商务部:你们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浙江自贸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若干措施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同意《关于
2月29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召开全省自然资源工作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提出扎实推进“全力以赴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高品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坚决守住自然资源保护红线、切实维护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持之以恒深化改革推进创新、持续加强自然资源领域民生建设、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
5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2025年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引导性公告发布。2024年,广西危险废物产生量合计约582万吨,共有危险废物持证经营单位111家,总核准经营能力约610万吨/年。总体上看,广西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总体满足需求,基本覆盖我区产生的主要危险废物种类,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总体生产经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5日,山东省能源局发布2024年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情况。文件提出,“绿电入鲁”规模持续扩大。将省外来电作为促进减污降碳、保障电力供应的重要举措。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增量,加强与甘肃、内蒙古等省份沟通对接,加快陇东至山东直流新通道建设,协同推进风光火储一体化配套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4日,湖北襄阳市襄州区碧水湾生态环境有限公司发布分布式光伏及储能一体化项目EPC招标,该项目总投资为34741.65万元,储能设施总容量40MW/80MWh。项目拟在襄阳市襄州区政府及各行政事业单位所属的139栋公共建筑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利用屋顶面积33.66万㎡,规划装机容量72MW,在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4日,山西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山西省2025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竞争性配置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坚持市场主体多元。充分发挥各类资本优势,鼓励央企驻晋企业、省属企业、民营企业参与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鼓励国有企业至少拿出10%
5月14日,山西省能源局印发《2025年风电光伏开发建设竞争性配置工作方案》的通知。根据文件,本次优选单体项目规模不低于60MW,利用已投产项目升压站及送出线路的不受规模限制。项目申报需取得新能源“标准地”,即土地预审手续与电网意见,土地需签署土地租赁协议,与县级以上政府签订资源开发协议。
近日,山东省发改委印发《山东省关于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支持煤炭与煤电、新能源联营发展和优化组合,提升煤炭矿区多能互补水平。推动煤电行业减污降碳。严格落实《煤电行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实施方案》《限制高煤耗机组发电工作方案》要求,有序推进小煤
5月10日,水电股份新疆公司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基地12.5万千瓦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这是继陕投木垒12.5万千瓦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之后,新疆公司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总装机容量突破25万千瓦,进一步加快了水电股份清洁能源总装机规模突破300万千瓦、新疆公司突破100万千瓦的攻坚步伐。该项目位于新疆
5月9日,安徽钱营孜发电有限公司两台机组脱硝超净排放改造EPC总承包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中瑞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2080000元;第二中标候选人:北京哈泰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世纪华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1970000元;第三中标候选人:武汉立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5月12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传江在银川拜会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邑飞,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张雨浦,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合作座谈交流。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雷东生,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陈春平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5月12日发布贵州省领导同志工作分工调整。其中,罗强同志负责工业和信息化、国有资产、能源、大数据方面工作,杨同光同志负责生态环境保护、水利、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林业、烤烟和卷烟、气象方面工作,郭成林同志负责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铁路、民航方面工作。贵州
日前,云南省广南县2024年第二批、第三批新能源项目优选投资开发主体公告。具体来看项目范围,第二批为已列入《云南省2024年第二批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方案》规划清单的4个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31万千瓦,其中:坝庄村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13万千瓦;石尧村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3万千瓦;
5月12日,广东电网公司2025年电能表智能运维模块(试点项目)专项招标,本次招标含电能表智能运维模块共1个物资品类。详情如下:广东电网公司2025年电能表智能运维模块(试点项目)专项招标招标公告(项目编号:CG0300022002044945)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广东电网公司2025年电能表智能运维模块(试点项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兰石重装子公司广东兰石氨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简称“广东兰石”)与沙特某公司成功签订10Nm/hPEM电解水制氢设备项目合同。这是兰石重装首个制氢设备国际业务订单。兰石重装与仙湖科技2023年成立广东兰石以来,致力于氢基能源装备研发与关键技术研究,拥有制、储、加、用、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挥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将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作为重要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4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新能源汽车向电网放电上网电价问题的批复。文件明确,新能源汽车向电网放电上网电价采用峰平谷电价方式,具体按照0.453元/kWh乘以峰平谷比例系数确定。其中执行时段和峰平谷比例系数等参照《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有
5月14日,佛燃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5月13日收到董事张应统先生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张应统先生因工作调整申请辞去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职务。辞职后,张应统先生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佛燃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3年,是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颇具实力的综合能源企业。佛燃能源的主要经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广东电将军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竞得中兴新城九江片区90亩地块标志着电将军低空经济用固态电池及产业集群基地落户广东佛山南海。此次摘牌的90亩地块,将用于建设电将军低空经济用固态电池及产业集群基地。项目总投资15亿元,计划打造自动化、数字化的低空经济用固态电池研发、生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虚拟电厂作为能源管理领域的一项创新模式,正逐步成为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与可靠性的关键力量。为了表彰在推动虚拟电厂技术革新、市场应用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北极星电力网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开展了2025“北极星杯”虚拟电
5月15日,广东东莞市樟木头镇环卫一体化服务项目结果公告发布。东莞市东实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中标,其中合同包1中标金额为86912177.36元,合同包2中标金额为27377856.00元。公告如下:
5月14日,内蒙古电力集团与广东电网公司在广州签署《“振兴东北央地百对企业协作行动”结对合作协议》。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海峰,广东电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松楠出席签约仪式,并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交流座谈。张海峰对广东电网公司长期以来对内蒙古电力集团的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并介
市场交易型虚拟电厂将迎来广阔空间——访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能源政策与市场研究院院长凡鹏飞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积极推动虚拟电厂因地制宜发展,明确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投资开发。随着国家对虚拟电厂主体经营地位的
在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大沙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建设者们正全力推进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现场一片如火如荼的建设景象。该项目是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重要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之一,也是大产区首个投资建设的污水处理厂。项目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